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拳头产品”。今年以来,“专精特新”成为大小会议中的高频词汇。经济之声推出系列访谈《“专精特新”天地宽》,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畅谈“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本期推出第一篇:《“小巨人”释放“大能量” “专精特新”企业的拳头产品有多硬》,总台央广记者专访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部部长宋烜懿。

记者:宋部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受到的关注度特别高,从字面上看,“专精特新”好像代表的是4类企业,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些企业放在一起,专门“发明”这么一个词?

宋烜懿:一个是咱们国家这两年对“专精特新”高度重视。其实中小企业从规模上来讲跟大企业是没有办法相比的,中小企业生存的定位,我们更多是希望它能够专注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在细分领域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比如说专注于做哪怕一个螺丝、一个零件,在这个领域深耕,做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这样也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包括它的抗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近期的背景更多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比如说一个呼吸机或者一个口罩,其实前端的设备可能只缺一个零件,设备都是无法运转的。而且我们的制造业在很多领域里面,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是要依赖进口的,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对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都会带来很大风险。其实这些零部件、这些产品更多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这就是专业化、精细化。

记者:就是说专、精、特、新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类特点。

宋烜懿:不一定“专”就是专业,“精”就是精细化,可能有一些企业,它有几种特征会综合在一起。

记者:目前来看,根据您的了解,咱们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宋烜懿:这些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自身也是向着这个领域去发展。另外从国家层面、从地方层面都在大力支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我觉得这些年“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很快。

记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有多少?

宋烜懿:“专精特新”的数量还是比较大的。地方层面,省里、市里都在培育“专精特新”,从“专精特新”里面再选出一些更有特色的,比如研发投入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更高的一些企业,省里会评“小巨人”,国家也会评国家级的“小巨人”。目前国家级“小巨人”已评定的有4000多家了。“专精特新”的话,全国应该得有几万家。

记者:您之前都接触过什么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没有让您感觉“眼前一亮”的技术和产品?

宋烜懿:我接触过一个做药品胶囊的企业。一个是它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另外我们原来也没有想到一个胶囊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比如说针对不同部位用药,它就设定吃进去之后多少分钟溶解,溶解之后能到达什么部位,能够精准地发生作用。这样的企业还是挺多的,非常让人振奋。

记者:也就是说,“专精特新”企业拼的并不是体量大小,而是它凭借这样的“拳头产品”实现“一招制胜”,这样在市场上立足。

宋烜懿:对,实际上它的定位是在制造业的某个具体环节、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某一个具体的零部件,它能够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记者:不少人可能还有疑问,就是中小企业通常资金实力比较一般,怎么才能提升技术,甚至掌握“独门绝技”,成为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呢?

宋烜懿:作为中小企业来讲,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做“专精特新”,也有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可能技术含量不高,但也是我们生活必须的。作为企业来讲,要有自己的明确定位,而且更多地要去看重未来的发展。很多企业也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在创新这方面,可能投入的周期会长一些。另外,有一些企业光靠自己的力量去做研发、投入,可能对于资源包括技术力量的获取比较难,这样的话,可以引入外力来合作。

记者:当前企业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结合数字技术,未来一段时间哪些领域有望成长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宋烜懿:其实具体的行业、具体的领域不太好说,但是我觉得总的方向来讲,企业一定要看“大势”。首先,“大势”就是我们国家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双碳”,比如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要符合这样的大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大的发展趋势里去找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