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吕红桥)当前,全球钢铁行业正在发生变化,高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方向。我国钢铁行业如何顺应潮流,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专家建议标准先行,优化标准体系,创新标准供给。

 

我国钢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每年都有一定量的钢材需要进口。以去年为例,进口钢材超过2000万吨,其中板材进口1600多万吨,占比接近80%。汽车用钢、轴承钢、工模具钢中的高端产品进口量较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分析,这和标准建设有关。他说:“我们在一起开了若干次座谈会,他们分析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标准技术指标范围的设置较宽,客观上允许了钢材产品质量大范围波动,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限制软弱。国家标准不能满足高质量产品对标准的应用需求,实际上是限制了一部分企业提高质量的动力和追求。要解决质量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中国钢铁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钢铁行业标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张纲建议,接下来要优化钢材标准,把指标范围设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缩小限定值的范围,高端标准要坚持高端定位,同时还要优化标准体系,创新标准供给。张纲说:“要创新标准供给,支撑质量分级,鼓励保护质量引领型企业通过标准的优化,能够加大质量的创新、质量的投入、质量的提升。比如钢材里有特优钢、优质钢和普通级钢,能够通过标准区分出来。我们不仅做这个标准,现在还要布局更多的支撑质量分级的标准。”

具体到标准建设、应用和维护,星闪联盟理事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认为,数字技术将是重要工具和手段。他建议,一是要用标准加检验检测结合数字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均等化,从而实现数据互认;二是用标准加检验检测加认证认可,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化。

张晓刚说:“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去实现产品质量保证的体系化。这是国际曾经走过的路、国际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发达国家在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实现质量保证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这一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也是每个企业真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指出,“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应该积极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并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方面的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地开展标准修制定工作。他透露,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正支撑研究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二是着眼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要求,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的优质供给。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节材、节水以及减排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