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施行。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央行、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的通知,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以及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的申请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相关负责人14日下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本次贷款额度提高,不会带来贷款不良率的大幅上升,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也不大。

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新政,每人每年的贷款申请额度提高4000元。具体来看,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8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2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6000元。国家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说,不同于银行普通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在各项条件上更加优惠。“贷款利率较低,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浮30个基点。在校期间,学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本人不需偿还利息和本金。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学制加15年,最长可以达到22年。同时,设置毕业后还本宽期限,最长5年,期间只需偿还利息,不需偿还本金,减轻学生还款压力。”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纳入正常的银行贷款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贷款贴息以及风险补偿金又与财政支出密切相关。因此,有声音提出疑问: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后,贷款不良率是否会有所上升?财政负担是否会有所增加?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回应:“财政部、教育部做了反复的测算,结果显示,学生的还款压力变化不大,不会因为贷款额度的增加而导致贷款不良率的大幅度上升。”

欧文汉表示,地方财政支出不会有大的增加。“虽然贷款额度提高会相应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但在提高贷款额度的同时,生源地风险补偿金比例也做了相应的调减,调减为当年贷款发生额的5%,这块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资金支出相应减少。这样一增一减,全国算总账,基本可以对冲,地方财政支出不会有大的增加。”

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000多亿元,共资助1500多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