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大至八倍,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方案》有何亮点?将给深港合作带来怎样的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进一步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在原基础上扩大8倍。为什么要扩区?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分析:“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前海大概每平方公里的产出GDP已经超过了150亿元,这属于一种高强度的开发,前海作为一个特区中的特区,有非常好的政策优势,但是目前来看,空间限制很明显,很难发挥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职能。”

“扩容”不单是物理空间的扩大,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推进。《方案》提出多项举措,其中包括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先天优势,对于拉动我国现代服务业整体“上台阶”有很重要的作用。

“香港的法律、会计、审计这些中介服务,都有一些基础。它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在跟国际对接的一些制度规则上更熟悉一些。那么在前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香港的应有优势。我们国家的现代服务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所以现代服务业很多领域都是可以在这里面去施展、去发挥的。”陈耀说。

《方案》提出,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港澳优势领域,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陈耀认为,未来前海在科技创新体制上闯出的一条新路,将对内地的科技创新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过去我们的研发大部分都是依靠国家的力量、财政的力量,现在更多要借鉴发达国家,其创新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市场的力量。如果是面向市场融资,就要培育一些机构,使这些研发成果能够更好多符合市场的需要,能够尽快转化,实现产业化。”

《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深港合作可以让双方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实现“1+1>2”的效果,辐射整个广东,乃至全国。

“要抓住这个机会,首先是贸易商品的流通,然后是资金的流通,接下来是信息的流通、人员的流通。通过合作平台,我们要辐射全国,首先是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高质量发展,这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要扩大它的辐射力,外溢效应要进一步扩大。”徐洪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