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中欧班列今年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连续16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霍尔果斯站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列车编组作业(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供图)

 

8月31日18时,一列满载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等货物的“渝新欧”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站出发,向着波兰马拉舍维奇驶去,这是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第4000列中欧班列。今年以来,新疆双口岸——也就是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突破8000列,实现稳定增长。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副主任高强说:“我们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压缩班列换装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抓好‘数字化口岸’系统应用,搭载与海关信息传递的快捷通道。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达到日均14列。”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截至8月底,累计开行10030列,发送集装箱96.4万标箱,比去年提前2个月实现年度开行破万列。自2020年5月起连续16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自2021年5月起连续4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

在海运和空运物流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开行方式灵活、运输效率快捷,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95306‘数字口岸’系统正式实行后,我们取消了人工申报和纸质单据这种传统的通关方式,货主不出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海关申报和铁路流向变更等手续,同时,我们还与海关和货代公司之间实现了信息实时传递、数据共享,第一时间掌握班列信息。目前,从申报到海关放行的时间由原来的半天左右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几分钟,口岸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了。”满洲里站交接所车间货运值班员王颖介绍。

面对疫情,铁路部门将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纳入中欧班列重点保障范围,实行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做到快装快运、应运尽运,疫情发生以来已累计向欧洲国家运送防疫物资1280万件、9.9万吨,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霍尔果斯站作业人员正在进行装卸车作业(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供图)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红昌认为,中欧班列已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桥梁和绿色通道。“一是中欧班列逐渐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导致中欧班列经济性的提高。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展,(中欧班列)除了去程有货物运输外,返程也有越来越多的货物,这就是市场规模形成的一个基础。二是疫情效应,(由于疫情管控)原来的部分航空运输、海运运输(需求)转移到中欧班列上,这就是疫情催发的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效应。三是由于欧洲及中亚国家对防疫物资等的需求,而中国(在防疫物资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也是推动出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