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系列述评《房地产调控“关键词”》,本期聚焦:稳预期。

 

在经济学中,预期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未来的确定性或者不确定性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或者产生理性预期,或者形成非理性预期。在房地产领域,预期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预期不稳,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房价上涨时,一些人或恐慌性购房,或跟风炒房,助推房价过快上涨;房价下跌时,炒房客急于抛售,刚需者则按兵不动,导致市场迅速降温。这种大起大落,对买方、卖方、监管方都是伤害。

总结多年来房地产调控的经验与教训,我国提出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其中的稳预期,就是要引导人们在投资、消费上形成理性预期、稳定预期。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从房地产调控来说,前两个调控(稳地价、稳房价)是有实际数字来支撑的,但是预期其实代表了投资的心理和投资的需求。从预期的角度来说,只有对房价的预期稳定,才能够真正达到稳房价、稳地价的结果。”

(图片来源:CFP)

预期怎么稳?首先要稳政策。确保政策的精准有效和连续性、稳定性,才能牵住“牛鼻子”,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不久前,住建部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要求这些城市针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这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增长过快,市场预期不稳,引起广泛关注。

房价涨得太快虽然往往由多重因素导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方政府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约谈,可以形成一定压力,使各地充分认识到,尽管楼市调控是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但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是全国一盘棋的。要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坚决予以问责,也让人们对政策的预期更加明确、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从时间跨度上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2016年底提出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楼市调控也在持续,这带给市场稳定的预期。秦虹说:“按照过去大家的经验,经济一发生波动,经济一下行,那么就要放松房地产的购买条件,但是我们这次坚持到现在没有放松。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十四五’政策,我认为也有一个核心词——调控。我相信在‘十四五’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不动摇,会继续坚持。”

稳预期还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传导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购房者充分掌握房源、房价等信息,出手不出手会更加务实理性;政府部门充分掌握房产交易和价格变动等数据,则可以精准施策。在这方面,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沙的经验就值得借鉴。浏览房价数据可以发现,许多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住房均价早已过万,但长沙今年6月份新建住宅价格却仍然低于每平方米1万元,只有9200元左右。

实际上,长沙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大城市的房价“洼地”。在全国楼市“涨声”此起彼伏之际,为什么这个地方有些特别?长沙市住建局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燎原说,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建立健全监管监测体系,数据越来越全面,透明度很高,稳定了市场预期。陈燎原说:“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一手房(交易),通过一网通办,可以实现全监测。对于二手房这一块,我们在去年就实施了整个二手房的存量房网签备案,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把整个二手房交易数据完全地掌握起来了,市场秩序是非常良性的。”

稳预期还要大力整治哄抬房价的行为。由于房地产市场对消息高度敏感,地价变化、城市规划、流动性变化等消息,都容易和房价挂钩,成为楼市波动的借口。此外,在二手房交易中,有的中介也热衷炒作,手中的房源今天多挂10万元,明天多挂20万元,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对于这些行为,监管部门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上个月,住建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乱象,力争3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规制市场是稳预期的重要一环。“在长效机制的整个设计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规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我们可能比较多的是从房地产交易、房地产开发直接管理的体系去琢磨怎么去规制,这次这个文件有8个部门协同,实际上将来长效机制建设在向深入的方向发展,整个调控工作还是非常有效的。”

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市场预期趋于理性。然而楼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让市场看到调控的决心、形成“炒房客有去无回”的预期。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