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在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主席田学军介绍,本届大会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批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介绍,本届大会是一次加长版的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

田学军介绍:“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预计《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将会有重要的更新。”

今年7月16日-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举行。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工作小组副组长郑建闽说,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将努力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大会。

郑建闽表示,一是践行“人文世遗”理念。展示世界遗产保护中国实践、福建案例,展现中国风采、福建特色。二是突出“数字世遗”特色。三是展示“绿色世遗”魅力。借鉴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先进理念,推行绿色交通,落实节能环保措施,种植世界遗产林,提升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城市颜值。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人严承高介绍,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地进行融合管理,不仅保护了总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还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更为遗产地每年带来超过140亿的旅游直接收入。

严承高表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当地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申报37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人张磊介绍,为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全人类宝贵财富,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了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此外,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旅游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遗产价值的全社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