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蒋勇 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生态环境部此前披露,6月底前,我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本周也指出,证监会将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完善合约规则设计,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可以说,碳交易市场已经上线在即。系列报道《碳排放权交易,着眼长远的“买卖”》:“碳金融”,投资低碳就是投资未来。

 

碳金融市场是金融化的碳市场,是碳中和愿景下碳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发展碳金融市场的政策预期。

不过,由于市场机制和配套制度尚不健全,我国碳市场还存在活跃度较低、定价有效性不足、产品种类较少等问题,金融属性难以充分发挥。从2011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20年底,全国8个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4.55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105.5亿元。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说,虽然我国碳金融产品的品类比较丰富,如碳信托产品、碳配额的抵押和质押等,但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她说:“我国试点的碳市场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交易规模,并探索进行了碳金融产品创新。但整体来看,碳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由此派生的碳金融发展也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存在着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从欧盟的经验来看,碳市场初期以现货产品为主,之后向碳期货产品发展。生态环境部预计,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这将让我国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对于即将上线的碳交易市场,业内人士寄予厚望。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副总裁兼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董事长肖俊光说:“全国市场建设之后,随着现货市场的成熟,碳金融的衍生品可能会越来越多。其实,碳金融的衍生品,尤其是远期和期货的一些产品,对于提高整个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会起到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讲座教授施懿宸指出,碳金融的发展不仅会让现货市场更活跃,而且会让更多企业受益。他说:“碳金融的衍生品能够让碳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更有效率,例如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借贷、碳回购、碳指数等。现货商品最重要就是流动性,有这些衍生商品之后,流动性变好,流动性变好后,可能会有更好的现货价格。在碳交易所交易的这些企业,如果有碳配额,可以卖给其他企业,这些企业会因此而受益。”

发展碳金融,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我国碳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参与的主体主要还是机构投资者。他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把碳排放交易权市场作为重要抓手,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潜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投资碳金融相关产品从长期看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是碳金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碳金融相关产品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参与碳金融市场应该主要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