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7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天气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自古就有“靠天吃饭”的说法。如今,中国版“天气期货”正处于大力研发阶段。由“天气”唱主角的期货产品,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国际市场上,“天气期货”并不是新鲜玩意儿,早在1996年,就有国外能源企业推出了全球首个天气衍生品合约。不过在国内,“天气期货”还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阶段。

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应用创新部常务副主任沈艳介绍说:“我们主要还是利用我们的数据来做相应的天气指数产品的开发。上市的话,(由于)相应的标准化、标的物这些(有待继续开发),产品上市的周期应该是比较长的。”

“天气期货”是一种创新型衍生品,采用期货的交易形式,以各类天气指数为交易标的。说得通俗点,就是“买卖天气”。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实体企业,可以依据天气风险对自身生产经营的影响情况,通过对“天气期货”套期保值,规避天气变化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逾越认为,“天气期货”的推出可以帮助相关产业和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相关行业发展的韧性。

胡逾越说:“‘天气期货’对我们国家来说很有必要,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也是灾害多发的一个国家,同时又是个农业大国,所以说推出‘天气期货’,对于整个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其他相关的经济,相当于是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避险工具。”

农户趁晴好天气收割小麦(来源:CFP)

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天气期货”可以弥补保险机构在自然风险领域承保能力的不足,与保险产品形成优势互补。

胡逾越说:“在农业保险里面,也有相关的保险产品。所以如果推出‘天气期货’,会和相关的农险产品起到一个互补的相得益彰的作用,来弥补我们现在农产品期货方面的局限。”

随着我国农业、能源、旅游、零售等天气敏感型行业逐步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中,天气避险需求也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因为天气风险造成的国内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以上,天气风险已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预计,“天气期货”一旦推出,将使农业生产、工业原材料等相关行业受益。

“它主要适用于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商,以及作为农产品的采购者,当然也包括作为工业原材料的加工商、生产制造商,他们都希望通过相关期货产品,锁定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成本,也是为了做好风险的管控。”董登新说。

胡逾越认为,天气风险管理不仅是农业、能源、电力等众多天气敏感型行业的需求,也是服装生产、饮料、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的需求。“天气期货”将为这些产业带来利好。

尽管“天气期货”对我国期货市场而言还是一个全新课题,但一些市场主体已有点“跃跃欲试”。一家头部券商的衍生品负责人说:“我们大概率可能会抢个前几单的交易,但是否持续进行交易,还要看这个产品内在的价值和属性,以及它的市场交易深度,究竟有没有交易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