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记者从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近期,司法部将正式印发《关于优化公证服务 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群众办理公证“难、繁、慢”的问题,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公证又被称为经济民事交往中的“安全阀”和“过滤器”,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改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42家,公证员13620人,每年办理的公证案件大约有1300多万件。熊选国表示:“这些年,公证机构办理了大量涉及赠与、继承、合同履行、融资担保等民商事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公证事项,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 图片来源:国新网

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熊选国介绍,《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将基本解决公证办理“难、繁、慢”的问题。熊选国说:“明确了到2021年底,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得到普遍落实,将公证业务执业区域分类推进放宽至省一级,公证办理‘难、繁、慢’的局面明显改观;到2025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公证事项明显增多,基本解决公证办理‘难、繁、慢’的问题。”

针对目前群众办理公证“难、繁、慢”的问题,熊选国特别指出,公证部门一方面要保留合理的证明材料,避免为不真实、不合法的证明事项出具公证书。同时,也要清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减少或者减轻当事人的负担。熊选国介绍:“今年年底之前要实现大多数的公证机构与人民法院、仲裁、住建、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和机构的发送、查询对接。2022年,所有的公证机构要全部完成对接工作。公证机构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当事人办理公证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式,减少现场排队等候时间和往返公证机构次数。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公证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按规定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证明材料。”

此外,针对近年来以房养老的套贷骗局,熊选国指出,有关公证机构违法违规成为诈骗犯罪的工具,影响很恶劣,教训很深刻。针对这些问题,司法部采取了很多措施,在2017年就印发了《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针对这类案件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况,规定五种情况不得办理公证,包括不准为未查核真实身份的公证申请人办理公证,不准办理非金融机构融资合同公证,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不准办理具有担保性质的委托公证,不准未经实质审查出具公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