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在直播或者拍短视频的时候,配合当下流行音乐烘托氛围,已经成为常态。其中存在的未经授权滥用音乐的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快手率先在业内确立与音乐平台的结算规则,22日提出适用于短视频和直播双场景的音乐版权结算标准。短视频时代,音乐版权保护难在哪儿?行业又该如何规范?

 

  《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8.18亿;网络直播用户5.62亿。而在制作短视频、网络直播过程中,对于背景音乐的“拿来主义”导致侵权行为频发。包括papi酱旗下@Bigger研究所、前斗鱼主播冯提莫都曾因为使用、播放未经授权的歌曲,而被判侵权、赔偿经济损失。

  海葵音乐集团COO联合创始人覃九一坦言,短视频中音乐侵权泛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侵权成本低、利润空间大,而相应的维权成本却很高。他说:“我个人认为,目前最大的痛点是维权成本比较高。我们需要对大量歌曲进行前期存证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存证费用。”

  侵权成本低的现状即将迎来改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将于今年6月实行的新著作权法明确了互联网视听平台应承担的责任,并将侵权赔偿最高标准提高了10倍。朱巍说:“用户上传的背景音乐,包括音效声,一旦构成侵权,按照现在新的著作权法规定,平台的责任也比较重。”

  在国际上,通过集体管理,以更加集中、规模化、经济的方法来保护和利用音乐版权是一个趋势。我国部分音视频平台也尝试通过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协商合理的版权标准,通过缴费解决版权纠纷。不过朱巍认为,集体管理也存在一些短板。“集体授权无法激励创作,因为如果音乐人不是音集协会员或者没有进行申报,著作权人可能拿不到每次使用产生的收益。版权保护的核心不在于现实作品的使用,而在于鼓励更多创作。”

  此次快手提出的适用于短视频和直播双场景的音乐版权结算标准,直接“对接”著作权权利人。快手音乐负责人袁帅介绍,快手将根据歌曲使用量向版权方结算,并新增了词、曲版权的单独结算以及独立音乐人结算通道。他说:“核心是按照音乐使用量进行付费。我们会定期公布数据,以周期性的方式结算所有费用,把费用发放给版权方和音乐人。”

  年内,快手还将面向版权方和音乐人推出开放平台,可便捷查询音乐内容的使用数据,直接确权和结算。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粟晓楠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短视频平台音乐侵权案件举证难的痛点。他指出:“平常取证难,比较麻烦的环节是如何计算损失。因为实际上播放数据都在平台后台,音乐人难以取得。所以,我们希望举证责任转移,也就是说谁掌握证据,谁来举证。如果这个事情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短视频音乐维权的困境相对来说也就解除了。”

  眼下,音乐行业正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智能合同”,有效跟踪音乐版权,分配版税给版权所有者。朱巍认为,未来,音乐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将大有可为。他说:“区块链技术对版权的影响非常大,它和智能合约结合,在使用过程中像记账一样记录下来。它希望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每一次使用时变现,费用由几方去分享。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