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消费者张先生是一名英语老师,他关注到一套原版进口的英文单词书,想要购买一批送给学生。在某电商平台上进行搜索后,张先生发现不同商家出售这套单词书的价格高低不一,差距达到几百元。他选择了较便宜的一家商铺向卖家咨询出售的商品是不是正版,卖家只是说价格贵的可能是进口原版,而他们卖的是国内印刷版。

  张先生随后又向平台客服人员表达了自己对于购买商品是不是正品的顾虑,在充分咨询后,于1月28日以单价153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套英语词汇用书。几天后又连续下了两单,一共买了107套书,花费1.6万多元。

  张先生说:“我在别的店铺也看到有人卖这本书,好几百块钱。商家跟我说那个是进口的,他们的是原版印刷的。我问,‘不一样吗?’商家回复我说,‘内容是一样的。一个进口,一个印刷。’”

  到货后,张先生发现这些书印刷痕迹明显,并且没有原版进口书籍应该有的防伪码,怀疑是盗版书。向商家和平台反馈后,商家最初同意补偿他3000元。经过平台协调,商家最多愿意补偿6000元。张先生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

  张先生说:“商家是分好几批寄给我的,我连续拆开了几个,除了印刷质量外,明显有印刷的痕迹。另外,正版图书每个都有序列号、防伪密码。商家给我寄来的书,要么这个密码被P掉了,要么图层的效果都是印上去的。”

  张先生将相关情况反馈给电商平台客服后,对方表示,在该平台并不存在售卖假货的情况,可以协助张先生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解决。

  从消费者张先生提供的通话录音中我们了解到,商家无法满足张先生的诉求,并怀疑张先生购买这些书籍的真实目的。

  目前,该电商平台已将涉事商品下架,涉事商家被关停。电商平台的专员也与张先生进行多次沟通。但对于最终的处理方案,双方还未达成一致。

  对此,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表示,消费者购买原版进口书籍,发现问题后积极维权,体现了我国公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胡钢说:“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突出位置。从我们身边人来说,很多年轻人一直在使用正版图书、软件。本案中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也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我国现在进口原版书籍的版权方面更多强调进口单位审查原则,我们也希望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