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特别策划《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30日推出:如何提振消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记者:您认为2021年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真正刺激消费,把消费提起来?

  刘伟:首先还是要以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满足需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距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满足,或者能够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比如基础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和我们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大距离。如果真有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不怕花钱,也舍得花钱。我们中国又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老龄产品,尤其是老龄的健康、康养、保健、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将来是巨大的。短缺经济,东西不好也有人排队抢购。现在就不行了,想要有新的羊群效应,就要有新的有效供给。

  第二方面就是要完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要向劳动者、向工资报酬方面倾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和抑制作用其实很明显,所以在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上要采取一些措施。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

  记者:要从整体上提振消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什么这么重要?

  刘伟:因为收入分配差距大了会抑制社会的消费倾向。高收入人群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很有限,而低收入群体一旦大了,消费能力就下来了,消费预期也就不乐观。所以,要改变消费结构,很重要的就是缩小基尼系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它不仅体现的是公平问题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阶段性实现问题,也体现效率。要改变它对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看来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记者:当前我国的经济稳步复苏,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还有哪些短板要尽快补上?

  姚洋:如果说我们的复苏还有什么短板,那这个短板就在需求端。我们看到,老百姓的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必需品的恢复已经比较不错,但非必需品的恢复还不够。比方说装修房子,以前大家会往好了装,现在大家就会说,我可以等一等,或者就暂时把房子装起来,不要追求那么好的质量。这就显示,我们非必需品消费实际上还没有恢复。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消费端的恢复上。

  记者: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就要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这一点并不容易。您认为接下来在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复苏方面应该从哪些地方发力?

  姚洋:消费是内生变量,和就业高度相关。如果没有就业,收入就不可能上去。疫情主要是影响低收入阶层就业,这几个月我们就业恢复还是相当快的,但是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

  我想未来一段时间,除了直接提振消费之外,我们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保就业上。保就业有很多渠道,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要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就业能力非常强,虽然不像一个工厂那么显眼,但是服务业因为面非常广,而且服务业点非常多,好像我们看不见,但事实上它的作用非常大。

  总策划:杨春阳

  监制:韩志峰

  记者:冯雅 蒋勇 洛佳莹

  主播:鸿昊 李羚瑞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