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特别策划《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26日推出:激发强大内生动力,供给侧需求侧如何齐发力?——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需求侧管理。这是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管理。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需求侧管理?

  刘元春:它实际上是以国民经济动态发展作为出发点,也就是说“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个动态平衡要做出来。要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同时又要通过供给创新来扩大我们的需求能力。要在制度体系上、机制体系上,即从根本上来纠正我们在市场大循环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包括第一,消费扭曲。我们有大量的生产,但是为什么没有形成有效的需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收入分配问题。要使我们的居民、政府、企业与其功能相匹配,从而使居民能够获得较大的收入来形成消费力。第二,在消费的过程中,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之间的关系要有很好的调整,不能因为政府的过度消费挤占居民的消费空间。第三,要在居民的消费替代上做文章。因为有大量的居民消费是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暴涨,由于一些公共服务的缺失,导致其消费支出出现畸形,很难进一步升级。最明显的是,我们的公租房、廉租房,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居民的债务率能够有效下降,那么消费替代现象就会减少。另外,如果教育、医疗、社会公共服务上的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那么居民的消费挤占(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并行,是我们一个战略的深化递进,也是我们新时期改革的一个升华。

  记者:刚才我们谈了需求侧管理,也强调了需求侧管理在当前情况下的重要性。那么,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怎样一种关系?

  刘元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无论是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性作用。需求侧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配合性,所以我觉得还得要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方向,这是未来一段时期所要坚持的战略方针。

  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前一阶段,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以“八字方针”为主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短板问题和凸显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为我们抗击疫情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下一步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必须要在科技体制上进一步发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创新体系,真正实现我们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实现“卡脖子”问题的全面解决。这是比“三去一降一补”还要重大的事情。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我们按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和安全化。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永远在路上。

  总策划:杨春阳

  监制:韩志峰

  记者:冯雅 赵珂

  主播:杨富江 闫文慧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