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上市企业年报披露正在拉开大幕,沪深两市首份2020年年报在上周出炉。2020年的年报审计有何重点?业绩“变脸”、财务造假如何杜绝?跨国审计监管合作有多大拓展空间?总台央广记者刘柏煊采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袁敏。

  记者:年报审计是上市公司公布年度“成绩单”前重要的关口之一,也能提前帮投资者防风险,打下“预防针”。2020年的年报审计有哪些重点? 

  袁敏:一个是我们要关注监管政策的最新要求,比如说围绕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交易所不久前都发布了退市新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候要关注这一块。另一个是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这些公司以及行业可能要重点关注。比如说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行业,还有境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

  记者:审计就是要对每一个数字负责。财务造假在这几年依然比较牵动市场神经,包括2020年底的“豫金刚石案”,涉案金额巨大,被定性为“长期系统性造假”。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如何杜绝?

  袁敏:如果一家公司战略、运营不错,业绩也很好,就可能没有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的事情了。

  从财务报告供应链的角度来说,规避财务造假风险可能涉及到各个主体,需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市场中介(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等各司其职。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要有相对成熟的财务舞弊风险评估和发现纠正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的制衡作用。其次就是管理层层面,要有底线思维。从外部审计的角度来看,要充分关注、识别、评估并应对潜在的舞弊风险,在审计计划阶段就充分设计好相应的程序方法。

  我们的监管部门发挥的作用也很大,比如说证监会、交易所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零容忍”的信号非常明确。

  总体来说,财务报告供应链上的各个责任主体可能要更多地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上市公司的战略和运营上,在前端多下一点功夫。

  记者:跨国审计监管合作也受到一些公司和投资者的关注。结合去年的一些事件,您觉得有哪些原则要把握?

  袁敏:我觉得监管合作有点类似于结婚过日子,所以关系的稳定需要双方或者是多边共同的努力。有冲突也很正常,但是应该在自由平等的框架下来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彼此的信任。另外一点就是要回归专业,聚焦在审计信息的交换共享、审计调查的协作方面,不要把专业问题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