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围绕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如何处置,最近出现争议。有人主张加大梯次利用力度,把退役电池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也有人认为,随着电池价格不断降低,梯次利用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划算,应该直接回收。这两种看法哪种更可取?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500万辆,报废新能源汽车今后将达到一定量级并持续大幅增加,这带来了退役动力电池处置问题。目前,梯次利用成为退役电池一大处置方向,也就是把电动汽车退役的电池用在低速车辆上,之后再逐步用在电站储能、基站备电、应急照明等领域。工信部2020年还专门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征求意见。

  不过随着我国电池产能扩大,电池梯次利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主要的争议集中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这三个方面。动力电池在我国属于危险品,不适合长途运输,梯次利用会受到安全性限制。在经济性方面,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电池梯次利用成本并不低。“运输500公里半径内,一个电池包大概的运输费用是400块钱。储存一天的话,如果按照合规储存,一天是20块钱。储存半个月,再运一次,你就会发现700块钱没了。这个电池啥都没干就放那,700块钱就没了,成本太高了。”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价格不断下降,过去10年时间,降幅接近90%。这样的背景下,梯次利用的成本优势将渐渐消失甚至倒挂,也就是说,梯次利用还不如直接回收再生划算。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震坡认为,如果要让梯次利用有价值,电池寿命必须提升。王震坡说:“在车辆不能应用的情况下,进入梯次利用环节,仍然不是到了80%的容量以下就出现很严重的容量跳水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寿命长,那么梯次利用环节可用的周期也长,把应用周期拉长了以后,在各个周期里面的成本自然就分担下来了。”

  在可靠性方面,电池退役后能否保持稳定供电能力也存在疑问。特别是三元锂电池,达到一定充放电次数后,衰减相对比较严重,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并不适合梯次利用。中国电科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认为,要保证电池梯次利用的可靠性,就要通过新技术对电池进行跟踪监测。“我们一定要结合大数据,包括对它的一些健康状态、安全。尤其是在梯次利用里面的健康状态和安全,其实它的估算方法,包括它建的一些模型、一些控制策略,实际上跟车上是不一样的,其实还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总体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一方面,不是所有动力电池都适合梯次利用;另一方面,部分动力电池满足一定条件的话,有梯次利用价值。王震坡建议,要加强甄别,特别是对准备梯次利用的电池要提前创造相关条件。王震坡说:“在整车电池包的设计环节,应该兼顾和考虑到后面的梯次利用应用场景。就是在电池包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它,这样可以降低后续电池的拆解、重组成本。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我们电池包的设计规范和准则里就有这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