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疫情倒逼企业加强数字化建设,但是“云办公”如果只有“云开会”远远不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近期出炉的《中国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会计活动调查报告》显示,预算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的数字化仍然相对滞后,短板有待补齐。

  报告核心结论显示,疫情使得全行业的收入普遍存在萎缩。企业面临挑战最大的三个环节分别是销售、供应链和现金流管理环节。其中,在现金流管理上,超过一半的调查企业一方面与下游争取缩短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尽量降低企业的应收款项规模,另一方面与上游争取更长时间的付款账期,缓解流动性压力。

  疫情让不少企业措手不及的同时,也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除了常见的远程视频会议,其他方面的数字化也在加速,数字化人才招聘、数字化审计与合规等也都提上日程。

  不过,相比而言,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相对滞后。报告观点指出,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弹性预算、滚动预测的使用更为迫切。多数企业在管理债权债务的账龄、坏账时,没有相应的工具能做到管理每一笔债权债务的形成和冲销。

  财政部宏观研究人才库成员乔嗣佳说,当前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他们的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到位,面对疫情期间需要不断调整的预算,他们可能会显得手足无措。从信息化工具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系统。”

  此外,合同管理的数字化也相对“拖后腿”。合同管理模式在日常经营中仍然比较粗放,结合电子影像、电子档案,在线查看等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系专家苏宏通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硬技术”和“软技能”要同步跟上。“举个例子,如果企业的目标是挖掘信息、优化决策,那么除了对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外,可能还需要提高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硬技术’和‘软技能’需要相匹配,同时切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