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历时7年、35轮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北京时间30日晚如期完成。商务部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的双边投资协定,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从2013年正式启动,历经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北京时间30日晚如期完成。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30日晚介绍,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李詠箑说,“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李詠箑介绍,协定着眼于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其中,在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而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

  “协定将从制度上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经营提供公平、稳定、开放可预见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消除和缓解近年来因欧盟不断加强内部市场保护,而给我国企业对欧投资带来的各种困扰和不确定性,中国对欧投资有望恢复增长势头。”商务部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姚铃说,“对于欧洲而言,中欧投资协定将改善其对双方市场准入不平衡的关注,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欧洲企业有望在华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

  李詠箑介绍,下一步,中欧双方需要开展文本的法律审核、翻译等技术工作,推动协定早日签署。协定签署后,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对于面对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来说,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对愿意与中国商签自贸安排的经济体,中国的立场是开放的。“我们将继续推动有关自贸协定的两方面工作,一是关于新的自贸协定安排,比如中日韩自贸协定等,二是对已有自贸协定的升级,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