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31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年财政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来年财政政策“敲黑板、划重点”。财政部部长刘昆释放最新信号,2021年的财政政策有十大重点。

  在2020年这一特殊之年,财政政策的“成绩单”如何?刘昆在现场表示,及时出台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创造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突出民生兜底守住“六保”底线等,都成为2020年财政政策的亮点。

  进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具体如何落地?刘昆在会议现场表示,2021年有十大重点工作,包括:

  一是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三是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五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六是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七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

  八是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九是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

  十是深化对外财经务实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围绕财政政策的精准施策,刘昆对直达资金、减税降费、专项债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方向。刘昆说:“进一步完善并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解读:“2020年我们开始尝试直达资金,规模已达到上万亿元,接下来我们要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应该是结构性的扩大,我个人认为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当中的一些资金或许可以纳入到直达资金中来;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2021年有可能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行定向的减税降费,来确保我们重大政策的落地实施;2020年专项债规模已放大到3.75万亿元,规模相当大,相信2021年还将保持一定规模,不搞‘急刹车’,专项债是一种项目债,如何加强绩效管理、增强项目效益,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财税政策支持扩内需方面,刘昆在现场表示:“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促进扩大居民消费。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扩内需重点在于促消费,财税政策有一定发力空间。“从税收角度来说,如果个人所得税税率再下调、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再提高的话,个人可支配收入会增加,消费积极性会提高;从社保角度来看,如果社保有更进一步保障的话,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减少,可能就会拿更多的钱来消费。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扩大消费。”

  聚焦财税体制改革,刘昆指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适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针对受到关注的地方财政风险问题,本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定调,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