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衡阳12月2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6日,A股科技巨头工业富联在湖南衡阳的智能制造综合体项目智造谷开门迎客,这被业内视为“灯塔工厂”(即智能工厂)逐步向中西部延伸的一个重要信号。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就此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的专访。

 

  总台央广记者: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现在已经开业了。据说这是工业富联一个“憋了两年的大招”。您能不能用简单几句话来介绍一下,这个智造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军旗:概括起来就是十六字方针——研究开发、应用示范、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研究开发就是突破核心技术;应用示范就是展示未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告诉一些企业和技能型人才这是未来的方向;人才培养就是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最后就是创新创业,解决了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再结合各地的产业需求和特色,打造创新创业的新生态。

 

  总台央广记者:湖南衡阳这座城市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显眼,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工业富联要在这里布局?

 

  李军旗:我们说中国作为制造强国是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就像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在东部地区探索和创新,创新完了之后要往中西部转移。那么转移什么?是转移过剩产能吗?还是把已有一定基础、方向清晰的新兴产业转移过去?如果看地理位置的话,衡阳是离粤港澳大湾区相对比较近并且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所以我们就思考,衡阳可以成为承接粤港澳地区新兴产业转移的一个“桥头堡”,我们可以先在这个地方做个试点。

 

  总台央广记者: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都说要赋能给行业。和其他企业相比,你们的优势在哪里?你们如何给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赋能?

 

  李军旗:我们过去在电子行业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制造经验和制造数据,那么把制造经验和制造数据模型化、变成可复制可对外输出的工业APP,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针对中小企业既缺技术又缺订单的情况,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做专业赋能。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做用于精密切削加工的精密工具做了十几年,积累了很多数据和经验,我们将其模型化开发了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疫情期间,在精密工具这个很窄的领域里面,我们把三十几家中小企业通过工业APP实现互联互通,向他们提供我们智能终端产品的精密工具设计方案以及加工程序。这些中小企业互联互通获得了这些设计和加工方案之后,输入到他们自己的设备里,就可以做出和我们同样水准的精密工具,提升他们的技术。技术提升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分给他们一些订单。要知道,电子行业有波峰和波谷,在波峰的时候,我们的产能是不足的,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中小企业的富余产能和设备有价值地利用起来,这就是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基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实现的。

 

  总台央广记者:像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它们可能都需要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投入。如何去平衡长期战略投入与短期财务指标可能不太理想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平衡的难题,您会不会感到焦虑?

 

  李军旗:我认为焦虑容易让我们作出不太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做的是,第一要瞄准战略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下去。对核心技术的突破是要长期投入的,不是说你投入了以后短期内就能看到回报。第二,针对短期机遇,我们也要能够抓住不放,瞬间捕捉。像是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用三天时间就开始转型做口罩。这正是因为做了长期的准备以及努力,在某一瞬间机遇到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应变应对、解决困难,解决困境实际上就会创造收益。

 

  总台央广记者: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未来方向,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等。您如何解读这当中释放出来的信号?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之下,工业富联能做什么?

 

  李军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好,其中提出来的战略方向,我理解最核心的就是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使我们的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这是主旋律。现在国家已经从整体战略的高度来指引这个方向,我们工业富联也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科技创新,继续做核心技术的突破。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接受总台央广记者专访(央广网发)

 

  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柔性智能制造示范线(总台央广记者 刘柏煊 摄)

  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机器人体验区(总台央广记者 刘柏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