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本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新社12月19日主办“国是论坛:中央经济工作会解读——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指出,这两大重点任务都跟我国的科研体系密切相关,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实现科技自立。经济之声特别策划《迎接强劲复苏的春天——经济之声深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9日推出《以科技自立 推动“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科技创新投入年年提高。
  张燕生: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从全国还是从主要省份,我们的投入强度一年比一年高。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板块像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研发强度远高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水平。这么大的资源投入创新,我们的知识会从流量到存量,创新会从数量到质量,我们的动能会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会议还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为什么如此强调基础?张燕生解读,这是因为我国当前技术研发存在结构性差异。
  张燕生:我们的创新链增长比较陡峭的是开发实验研究,是企业为主体的。我们增长比较平缓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我们还存在着严重薄弱环节的就是共性和公共技术研究。因此从2021年开始,真正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根本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说,在高端芯片、高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领域,只能走科技自立之路,接下来要形成新的研发攻关体系,从更高层级上统筹协调各种研发力量。
  贾康:前面的一些分散的地方的芯片研发,有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现在我认为必须有强有力的、最高层面的集中指挥中心,日日紧盯的协调机制,至少几千个团队,纳入系统工程式的攻关,这是中国必须在高端上做突破的事情。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重组研发力量,自主创新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张燕生认为,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核心技术攻关,都要通过改革,打造适合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
  张燕生:怎么让科学家真正能静下心来做科学,10年20年30年不受干扰?让工程师真正能够做技术发明,10年20年30年不受干扰。真正让企业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10年20年30年不受干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2021年是我们起好步、开好局的关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