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双十一”的促销手法每年都在不断翻新:跨店满减、网红带货、集喵币、社交盖楼……这些促销广告、游戏看似是让利,实际上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去更多购买商品。而电商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确实很容易让一些消费者冲动消费、跟风消费、过度消费。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

  消费者:“‘双十一’,我买的最没用的东西应该是小一码的衣服,想着减减肥就能穿上,但其实买小了永远都穿不上。”

  消费者:“化妆品一类的,一看到降价了,就想买,但是你只有一张脸。”

  消费者:“跑步机买完了之后,后来当衣架了,还特别占地方。”

  消费者:“买过一个家庭除螨仪,优惠力度非常大,买了之后因为它要一直插电,我又担心如果家里没有人,有安全上的隐患,然后家里如果有人的话,因为它叫‘超声波除螨仪’,所以就又担心它会对人体有害,最后这个东西就闲置在那了,这个应该属于交智商税了。”

  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双十一”不顾后果的冲动消费,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心理负担。所以近两年“双十一”都没有再疯狂抢购,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电商促销活动,不再只关注价格,而是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消费者李女士表示,会提前做好预算和规划,按需消费。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年轻消费者表示,看直播“太费钱”,看主播带货很容易冲动消费、过度消费。消费者史女士说:“好朋友跟我推荐的,看李佳琦的直播,然后一看就想买,他一说5、4、3、2、1,我就想抢。看直播那几个月,每个月发完工资就还花呗了。刚开始看直播的人都是这样,都是喜欢买买买,然后看一段时间,就淡定了。现在我都不看直播了,看直播太费钱。”

  “双十一”商家使尽浑身解数宣传推广,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但也因此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物不知节制。在商家活动结束后,消费者反应过来,退货退款又往往费时费力。

  “双十一”,面对商家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如何抑制冲动消费,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提醒,一定要结合自身需求,理性消费并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另外,通过消费金融参与“双十一”的年轻消费者,一定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陷入以贷还贷的危机中。李斌说:“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预算和规划,不要因为满足满减的相关需求而购买了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物之前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正规商家资质齐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履行能力,也珍惜自身的商业信誉。同时,在购物的时候要留存相关购物凭证,在收到货物的时候一定要先验货后签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商家进行合理维权,我们不要因冲动购物而过度透支明天的收入,以免自己没有量入为出,陷入债务危机当中。”

  今年“双十一”,直播带货是各大电商平台主打的促销模式。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提醒,消费者面对“双十一”电商平台直播购物宣传轰炸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不管主播是谁、说了什么,一定要选择有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同时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赵占领说:“消费者通过直播平台去购物,对于主播所宣称的内容不能无条件相信,不能将对主播的喜爱,无条件转嫁到对商品的喜爱或者信任上。因为很多主播只是替别的商家进行宣传或者代言,对于相关的产品质量方面,其实这个主播自身并不能进行背书。”

  日前,中消协发布的“双十一”购物消费提示也“点名”直播购物。中消协介绍,直播带货背后有不少不规范之处。比如: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时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中消协提醒,面对促销活动,消费者首先应该保持理性,根据实际需求选购商品,面对“清库存”大促时,别忘了先清点一下自己的“库存”,不要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购物时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不要贪图便宜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