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覃勇)“以好奇为指引,探科幻之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清大紫育、北京科技报社和《科学故事会》杂志共同协办,邀请到了包括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在内的众多知名专家学习和作家齐聚一堂。

2020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现场(北京科协提供)

  论坛通过腾讯直播、科学加、抖音、B站、今日头条、新浪直播、清大紫育小鹅通等七个线上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联同打造了一场专属于青少年的科普科幻的视听盛宴。论坛议程活动丰富,有科学表演秀、主题演讲、沙龙对话、科幻剧表演、科幻诗朗诵、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专家授予仪式和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等多个颁奖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多角度观点的碰撞,全方位展示了我国青少年科普科幻创作与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风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青少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青少年的科学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在科学这件事上,青少年因好奇而引发的兴趣就像一颗小树苗,应该得到我们全社会的呵护和珍视,全社会应该给予科普科幻更多的支持。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科普科幻教育不仅是一种颇具创造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它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未来应成为对通俗教育的补充教育,可以帮助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

  在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微积分爷爷”的中科院院士、知名数学家林群,也同现场的广大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现场交流中,林群院士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数学的无尽魅力。

  本届论坛还为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部分受聘专家颁发了奖项,大赛的这种形式积极推动了学校师生对科普科幻教育的重视,他们将是国内科幻创作的主力军,为新中国科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籍科学家戴伟(左一)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右一)为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部分专家授奖(北京科协供图)

  论坛上,来自清华附中的吕逸格和苏琬然带来精彩的科幻朗诵,选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的科幻太空史诗《阿尼阿拉号》让人领略到科幻诗歌的魅力。清华大学季雨与中国人民大学陈震寰也分别上台发表了“科幻小说创作——是你抽屉里的秘密吗?”和“童年·在路上·我的大学——记我的科幻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她们科幻创作的成长感受。长期重视科普科幻教育的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校长和多位优秀学生代表也走上台前,带来了精彩的科幻剧表演,敖雪丹校长也对如何在学校中开展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实践发表了主题演讲。

 火星叔叔郑永春(左一)、科幻作家吴岩(中)、科幻媒体人姚海军(右一)(北京科协供图)

  围绕“青少年科普科幻创作”话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作家吴岩,著名科幻媒体人、《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火星叔叔郑永春等知名大咖各抒己见,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进行现场对谈,探讨了“科幻小说创作之基本功的修炼”、“优秀科幻小说的标准”以及“做有温度有教育功能的青少年科普”等热门话题。

  当代少儿科幻文学代表作家马传思(左一)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江波(左二)科幻作家超侠(中)专职作家杨平(右二)未来学家、科幻作家郑军(右一)(北京科协供图)

  对话环节,四位老师展开了一场关于青少年科普科幻创作的对话。江波老师认为,科幻是有核心的,这个核心是科幻和文学有差异的原因。针对青少年,超侠老师建议用一种深入浅出、好玩有趣、幽默悬疑的方式去吸引青少年,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杨平老师也在对谈中讲到,科技中有趣的跟感觉相反或不一样的地方,这正好体现科学独有的魅力。郑军老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科普科幻的落脚点。

  沙龙环节,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与科普科幻作家一起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的科普科幻创作,据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李凌己透露,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已突破30万人,而且在11月8日截止报名前,有望冲击35万人,从第一届发展到这个规模,反映了同学们对科普科幻创作的热情。陆建伟校长也建议要将科普科幻的教育工作进入校园,落到实处。周群、张蓉芳老师也提到高考作文中不断出现科普科幻方面的影子,想办法让孩子们进行科普科幻写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