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张茜 马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记者从28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加强监测预警,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总台央广记者 张茜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介绍,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的19.17%,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于学军表示。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公众更加深切认识到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于学军表示,在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达到1415亿元,支持包括疾控中心建设等8000多个公共卫生的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于学军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像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

  于学军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抓紧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力维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