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数据、网络、传感器、软件等要素正重新定义制造业,传统生产理念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制造模式也大不相同。系列报道《新制造 新格局》推出第一篇:大数据驱动产销一体。

 

  敲敲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蓝牙音频领域的科技企业,也是一家很特别的企业,有自己的品牌,也为别的企业代工,甚至还能代销。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林浩在代工代销方面夸下海口:没有他们卖不掉的产品。而现实中,由于市场环境复杂,连专业营销公司也不敢轻易做出这样的承诺。为什么敲敲科技这么自信?林浩说,因为他们掌握了穿透市场的工具——大数据。“根据客户市场的特点、他们对于市场的预期,然后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后台分析,能为客户做好用户画像,包括产品的定位和后期的数据跟踪。所以,我们结合这一套数据分析逻辑的模型,指导后端的工厂实现按需生产。”

  按需生产,这种模式以往更多出现在农业领域,下游经销商以订单形式反馈需求,上游种植主体根据订单安排种植结构和规模。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而且新产品较少,市场行情容易感知,按需生产相对容易。工业品则不一样,用户需求各式各样,如何获取这些数据?敲敲科技选择和电商合作,通过算法和模型对主流电商平台的数据进行二次挖掘。林浩说:“比如我们在做耳机的时候,可以发现在不同价位段,用户的偏好是续航问题、降噪问题,还是外观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同行业的竞品,我们的优势到底有多大,所有分析都是基于我们对电商实时跟踪的数据。”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生产和销售变得一体化,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产销壁垒,生产商和销售商渐渐向生产营销商转变。林浩表示:“基于这种模式,我们跟工厂其实并非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资源整合的关系。其实也改变原来这种北方营销南方生产的格局,相当于把南北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生产营销的整合,真正做到‘以出为始’。”

  实际上,一些大企业特别是电商巨头也已经开始关注和推动产销一体化。阿里巴巴最新亮相的新制造业务犀牛智造,一大特点就是基于电商大数据提前预测消费者需求,这样既能承接更多个性化、小规模的订单,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有数据显示,犀牛智造能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

  而在国家层面,大数据对工业生产的作用也受到充分重视。工信部推动建立了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1个大数据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从数据利用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全面梳理和了解数据,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汇集、合并和关联分析,为提升生产效率、推进产业创新奠定基础。”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大数据以往主要应用在消费领域,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启,大数据将快速融入实体经济,产销一体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一大趋势。“工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他们最终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打破供给侧的矛盾壁垒,就是让我们的销售端和制造端能实现定制化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