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财政金融风险问题,财政部近日披露“十三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阶段性“成绩单”。依法设置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天花板”以及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阳光化”等都成为亮点。前瞻“十四五”,有业内观点指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应该更加重视额度和风险的匹配,从而给予一些地方更大自主权。

  “十三五”期间,每年都依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设置“天花板”成为债务管理的一大亮点。从2016到2020年这5年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别为17.19万亿元、18.82万亿元、21万亿元、24万亿元、28.81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逐年增长,如何解读这一趋势?

  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指出,一方面是因为持续推进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会让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稳增长、稳预期。

  刘怡说:“监管机构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试图加强对债务的监管措施,债务绝对量的增加也和债务管理更加透明规范相关。像是今年增加发债规模主要是希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等举措来帮助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等因素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除了限额管理这样“堵后门”的举措,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重在“开前门”,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成绩单”显示,2016年到2020年,每年分别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为1.18万亿元、1.63万亿元、2.18万亿元、3.08万亿元、4.73万亿元。

  像是今年,在这4.73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中,专项债券占大头,有3.75万亿元,其余是一般债券,有9800亿元。作为稳投资的有力支撑,今年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进度已达到95%,重点投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过去几年里,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地方政府举债更加关注风险问题。坚持专项债券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要求专项债券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这对于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专项债券来说,要控制整体风险。对于控制整体风险来说,重在控制微观风险和局部风险。如果每一个专项债券项目的收益和融资都能自求平衡,那么就意味着就没有债务风险了。从过去几年来看,这块整体做得是很不错的。”杨志勇说。

  2020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从去年年末数字来看,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2.9%,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加上截至2019年底的中央政府债务16.8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8.5%,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刘怡表示,回顾“十三五”,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阳光化”是一个非常扎实的进步。“我们看到,2018年印发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初步尝试性地建立起信息公开平台,由地方政府定期公开债务限额、余额以及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越来越透明,使得化解风险成为一个共识,也让我们有一个渠道来及时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

  前瞻“十四五”,杨志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可以更加细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应该更加重视额度和风险的匹配,从而给予一些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面可以区别对待不同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应对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并且确实有资金需求,我觉得可以赋予这些地方更多自主权,让额度和风险更加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