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爱评论】王民:徐工集团的“一根筋精神”

2018-11-30 14: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 《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辑本期推出: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对话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

  王民,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对话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左)(央广记者杨守华 摄)

  决战在市场 决胜在工厂

  陈爱海:改革开放四十年风云激荡,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期间徐工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成为领军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并且稳稳地居于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方阵,您在徐工工作了40多年,而且当徐工的掌门人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里,徐工又正好实现了腾飞。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想听一听您这些年里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感想感悟。

  王民:我是18岁进入了徐工,到今年是46年了。是徐工培养了我,入团,入党,上大学,提干部,再上研究生,再当干部,一直走到今天,都是徐工培养了我,所以我很感恩。这块土壤不仅有红色基因,还有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这个企业,从它一诞生开始,就是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而奉献,我很庆幸加入这个队伍,走到了今天。但是做好一个企业,确确实实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功,都可能失败,任何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拥有的客观条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存活下来了,发展起来了,壮大了,而有的企业,就走向失败,直至灭亡。中国这样的企业太多了。我觉着,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和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他的志向,他的情怀,他的抱负,他的风格,都是很重要的。在徐工我常讲一句话,要“配强一把手,配好一般人”。任何企业,都是人来做的。不管你有什么体制机制都有人来做的。如果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是没有追求的,这个企业是搞不好的。如果这个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是心存私心杂念的人,这个企业要垮台。

  陈爱海:还有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今年这样,明年那样。

  王民:对,还需要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规律。不能犯重大的战略决策失误。犯一次船就翻了。领导班子不能出现重大的问题。在用人上,也不能出现重大失误。总的来讲就是做好一个企业,我觉着,最根本的还是内部,就像我们国家一样,不管外部风吹雨打,做好自己。徐工也是这样,决战在市场,决胜在工厂,你的输赢在你的工厂里面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我很注重抓好内部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素质建设;我也很注重产品的技术的研发,产品质量的提高;我也很关注关键细节,它的改善提高,和神经末梢的反应,逐渐把我们的企业从一个比较粗放的企业,产品没有很多技术含量的企业,逐渐提升到在国际上靠技术、靠优质的服务来打天下的一个企业。徐工有今天,我最感到欣慰的就是这个企业,经了风雨,见了世面,能够扛得住激烈的竞争。它不是躺在温水里面长大的企业,是在惊涛骇浪、冰天雪地、严寒盛夏里过来的,包括我们的员工,包括我们的干部,从来没有一种说我要受保护,不给我点政策我就不能上,因为我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怨天尤人。现在好多人好怨天尤人,我感觉这些人怎么说呢,都是骨头不够硬,意志不够强。

  陈爱海:您在徐工40多年、执掌徐工20年,您谈了这么多的感想感慨,我觉得非常重要。像徐工这么一个地方的国企,从那么一个小小的企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龙头企业,您刚才说的这些缺了一点,徐工都走不到今天。总书记在徐工调研的时候特别说到,要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要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结合徐工的现在发展的现状,您讲讲徐工在这方面有哪些“拿手好戏”?

  王民:徐工做工程机械有5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工程机械的创始者。很多的第一台都在徐工诞生。中国第一台汽车吊,第一台压路机,都是在徐工诞生的。现在这两个产品,我们在中国市场,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就是我生下来第一,经过努力和不断的创新,我现在还是第一,50年保持第一。而且我们的汽车吊做到了世界第一。徐工的特点就是主机、零部件产品线非常宽,这在世界工程机械企业里面,都是少见的。因为工程机械它是一个批量小、品种多、客户不同的产业,要把这些产品都做到中国第一,或者追求世界第一,就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专家。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否则就走不上去。我们现在一个产品,很多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在做。而徐工集团在每一个专业当中,都有行业里面最优秀的技术领军人物,这是徐工保持领先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的人才都是厚积薄发的,我没有那种学位很高、在国外留学的那种专家,或者是世界级的技术大腕,都没有。

  陈爱海:特别是以前,徐工还没发展到那么亮眼的时候,一个地级市的企业,很难吸引到这方面的人才和专家。

  王民:是的,确实是。我现在的起重器械,我刚才说到世界第一的,它的领军人物,起步是大专生,后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实践当中,去创新嘛,去积累嘛,成为了领军人物。这说明什么,耐住寂寞,刻苦钻研,久久为功,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就能够逐渐地攀登这个技术的高峰。同时,我们在技术创造方面还注重关键零部件的突破。大家都知道工程机械卡脖子的液压控制元件,还有一些传动件都是卡脖子的,这在徐工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我们在全球包括美国、德国、巴西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这几年通过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在创新驱动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徐工在很多的技术难题上,都没有绕着走。这一点很重要,我经常给我们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讲,大家不要绕着走,技术问题质量难题,你绕着走,十年八年,你攻克它的难度就更大了,现在就要开始攻克。包括无人化的工程机械,包括我们的一些创新的产品,都是几年前立项开始干。不怕慢,就怕站。你这一步一步走三年走下来,就接近顶峰了,而站在那或者是往后退,永远干不成。徐工就是瞄准目标,既然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不能动摇,就干下去。我们拥有一批有许党报国情怀,有刻苦钻研技术,有优秀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批吃苦耐劳的默默无闻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点我是最为感动的,也是最为放心的。

  围着市场转 围着客户转

  陈爱海:您讲到徐工的产品线是非常全的,在这个行业内,或者徐工的客户,可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徐工都有哪一些产品,压路机,装载机,就是各种的机械?

  王民:徐工现在是有14大类,37个产业近400多个品种的的工程机械制造集团。现在除了没有天上飞的,地下的、地上的、水里的我都有。你提醒我了,将来我要搞一个能飞的工程机械。我有一个叫山地挖掘机,一步可以跨过七米宽的壕沟,可以爬45度的陡坡,人上不去,所有其他的设备都上不去,只有我这个能上去,在青藏高原很适合。这个就是徐工开发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的二等奖。

  陈爱海:所以只怕想不到,只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地去想,好多东西都能做出来,就怕你不去想。

  王民:是,市场很大。我经常讲,工程机械是什么东西,凡是能取代人工劳动的,都有工程机械。你说这个市场宽阔不宽阔。我为什么干这个产业,我为什么一根筋地干下去,因为我知道这个市场很大。当然,如果你老是干一个老产品,大家都能干,你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家客户需要的你又干不出来,你这个企业怎么能发展。所以我们就是围绕客户转,围绕市场转,不断想,不断开发。所以人有的时候不要杞人忧天,不要怨天尤人,没有市场,怨政策不行,市场是大的,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去挖掘、占领。

  陈爱海:我非常同意您这个观点。市场上大得不得了,若干年内乃至若干十年内都有得做。我们知道您有一个梦想,就是带领徐工实现“珠峰登顶”,同时我们知道越靠近顶峰,困难肯定越大,那么准备用哪一些方法来克服在“登顶珠峰”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

  王民:我这一辈子就是一件事,用一辈子去干这一件事,这个事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做,就是把工程机械把徐工做到世界顶尖的企业,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也是我的梦想,也是全体徐工人的梦想。要达到这个顶峰,需要解决很多难题,首先要克服自己思想上的保守和障碍,就是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思想的境界有多高,就能想到多高。作为企业家,作为董事长来讲,你必须有这种境界,有这种思想,去追求。我们梳理了10%的技术难题,是阻碍我们登上顶峰的障碍。这10%的难题,哪一个都不简单,都是大难题。我们提出了“技术领先,用不毁”这七个字。中华民族要想赢得世界尊重,除了在规模上、体量上要做大,更重要的是在科技上,在文化上,包括价值观上,都要赢得全球客户的尊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向全世界,从徐工来说,如果我们送出去的都是低档次的产品,不好用的产品,服务很差的产品,我也活不到今天,我也走不到未来。今天,我们不仅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兴经济国家和地区,我还要服务高端的客户,进入“豪华俱乐部”,现在包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都有我们的大客户,都有我们的产品。他们用惯了老牌的世界著名的工程机械产品,现在也用我们的产品。一开始他们也持怀疑的眼光,但用了以后继续买。我前一段时间参加澳大利亚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矿山的一个客户招待会,他们是我们的客户,他专门把我请去了,为什么?他还想采购我的产品,这就是因为我们用“技术领先,用不毁”的理念感动客户,赢得客户的尊重。客户不认可你,你往人家那里硬塞东西,硬问人家要钱,那样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我想,工程机械作虽然体量不像汽车那么大,但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是非常强的,也是体现国与国之间在装备制造上的差别的,中国作为工程机械的制造大国,我们将来还要成为工程机械的制造强国。能登上顶的才叫强国,能得到更多的附加值的企业,才叫强企。

  陈爱海:您讲的到“技术领先,用不毁”,从这个字面上理解,就是只有把东西做好了,这个然后给人家,很耐用又很好用,实际上这两句小短话,互相是有逻辑关系的。

  王民:是。你交给人家的产品必须是高技术的,用起来是放心的,安全的,是爱不释手的。工程机械往往在很空旷、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施工,特别是这个大型设备,一旦坏了一个螺丝帽,维修起来都是很难的。飞机在天上飞,一个螺丝出问题都不行,工程机械也一样,当然产品有自己的寿命期,到了寿命期,该更换哪一个零部件,该做什么维修保养就得做。但是我们要保障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让客户很尴尬,很难堪,很不舒服的感觉。中国的工程机械如果做到这个水平,我可以讲工程机械绝对是世界顶级的,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做到这个水平,也是为民族为国家争光的。你推出的产品都是粗制滥造,你怎么能够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

  陈爱海: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做出了贡献。

  做制造业需要“一根筋精神”

  陈爱海:您是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您和您所在的企业有投身产业抱国,实业兴国的制造业的情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说过一句话,做制造业要保持“一根筋的精神”,您给我们讲讲一根筋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王民:就是做好一件事,你要百折不挠,要心无旁鹜,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把这个事做成了,也才能做好了。中国的装备制造,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需要用工匠精神来持续提升它、打磨它。第二点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企业都面临太多的诱惑。往往做主业、做装备制造做得很累了,觉得很苦了,大家就转行了,转到房地产,转到金融,或者金融衍生品。这样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话,中国的装备制作业永远达不到世界级。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很优秀的实业家,他就是做装备制造业做了几十年,最后发出了感叹,他说我们不做了,做装备制造就像农民种稻子一样,一粒一粒播下种,一粒一粒收上来,太苦了,他转行了。我想中国企业都这样做的话,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什么时候能上去?所以需要有这样的有一根筋精神的人,就是百折不挠的人。认准道路一直往前走,这需要勇敢,需要吃苦,也需要智慧。一根筋不是没有创新,一根筋不是没有策略,尤其在实体经济、制造业很艰难的时候,在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需要这种精神来支撑它。

  陈爱海:想放弃又明知道它不能放弃的时候,特别需要这种精神。

  王民:不能放弃,放弃了前功尽弃,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所以前几年工程机械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时候,我参加一个论坛,主持人让几个坐台上的企业家写下一步怎么走,我就写了一个词:坚守执着。我就没有动摇,因为我始终给大家讲,工程机械是一个前途广阔的产品,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

  陈爱海:您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在今天这个新时代,大家都在说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里面是不是也应该包含您说的“一根筋”?

  王民:我觉得应该有。企业家要有很多的特质,这个一根筋精神,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陈爱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那么我们的中国制造名气在全世界响当当。现在看,一方面我们要正在努力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步子稍微没跟上,或者是稍微一松,那么中国制造可能会沦为中国组装。在您看来,跟德国,日本,以及正在喊着制造业回流的美国相比,我们中国制造最突出的短板在哪里?

  王民:靠组装,靠抄袭,靠模仿,或者说靠简单的尾随,现在这样的企业还有,这样的企业也活不长。因为大的企业集团,有志向的企业,它总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强有力的投入。以徐工为例,我每年近5%的研发投入,是全行业最高的。国家发改委每年都有评价,我们每次都是优秀分。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制定好,搞清楚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做工程机械如果想做成世界级,你就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如果你说我就想挣两个快钱,买几个件组装组装,卖给一批低质量的客户,那个时代过去了。当然,对我们的短板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短板还是在核心技术上,在国际化经验上,人才上也有欠缺。还有,我们在中高端市场和高端市场进入的份额还太小。此外,我们通过企业对外传播的中国文化、中国能量,传播得还不够。这些短板我们都能看得到,现在需要的就是要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区、心无旁鹜地做下去,有差距不怕,只要坚持做,我们会逐渐缩小这个差距。

编辑: 李岸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爱评论】王民:徐工集团的“一根筋精神”

《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辑,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对话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