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蔡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7-12-15 07: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王建帆)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大国·新时代》系列报告会第六场在北京举行。这次报告会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会上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在2020年完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全要素生产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靠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没有时间表、路线图?

  蔡昉认为,应该在2020年完成:“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首先要认识它适应它。接下来还要引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过去讲‘三去一降一补’,这次我们把引领新常态的任务交给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转变需要有一个时间节点;第二,我们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马上就开启了一个新征程,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能用传统的老的经济发展方式去建设吗?不行,必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因此,2020年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时间节点。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领域和重点环节,都应该是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哪些误区和难点?关于产业结构调整,蔡昉认为,不能一味强调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而是要以是否提高了劳动力生产率为标准。

  蔡昉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太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当我们提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时候,一般都会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这可能是一个成就,也可能不是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并不是说从第二产业转到第三产业就一定是进步。进步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从生产率低的产业扩大到生产率高的产业才叫进步,因为我们要的是生产率提高和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一产转到二产肯定是进步,笼统地说二产转到三产,那不能叫进步。目前来看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这个不能叫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在生产线上的一个工人,假如说转到了三产中的IT行业,当然劳动生产率就提高了。从过去的一线流水线工人转到三产去做一个最低端的岗位,比如说服务业的低端岗位,并不一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劳动生产率的原则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打破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

  关于经济增长速度,蔡昉认为,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靠人口红利,而随着人口红利加速在消失,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下降。他表示,当前,经济发展“好”与“快”不可兼得。

  蔡昉指出:“我们中国经济到了这个阶段,不要去刺激让它使用兴奋剂。我们经济增长中也是可以有兴奋剂的,它带来的危害和‘兴奋剂’对于运动员的危害几乎是一样的。刺激政策导致僵尸企业,导致低效的产能,导致高负债,也妨碍了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甚至妨碍了我们转变经济增长动能。”

  那么,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蔡昉认为,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靠改革。政府要创造一个能进能退、能生能死的经济环境,让企业去竞争。而这种环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来源。

  蔡昉说:“我们过去靠的是资本、劳动投入,这些都和人口有关,现在这些解决不了了,而要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最根本的转变增长动力,也就是为什么在党的十九大这个最重要的时候提出全要素生产率要求。一定要过这个坎,所以我们叫跨越关口、叫攻关期。再一个,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不是真就彻底没有了?还不是,因为还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妨碍着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能。所以,我们还有劳动力重新配置,扩大就业,加快城市化的潜力。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转换到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动力上去,也要挖掘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潜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两个任务,而这两个任务都要求进行改革。”

编辑: 李岸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蔡昉:未来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之声《大国·新时代》系列报告会第六场在北京举行。这次报告会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会上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在2020年完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全要素生产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靠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