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记者 张圣琪)今年来,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成为政策着力的重点领域。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相继出炉,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助力消费持续恢复,推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国常会部署促消费举措

政策“礼包”持续加码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在促消费政策方面,此次国常会再次加码,提出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等。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畅通国内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只有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由于汽车和房地产在我国消费中占比较高,且涉及面较广,对于消费的恢复起到较大作用,因此促进汽车和房地产消费能够较为有效的带动整体消费的快速复苏。同时,房地产消费的回暖也能带动房地产投资的改善。

此次国常会的部署是对此前政策举措的延续和升级。4月以来,国务院举行多次会议,力促消费增长,并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赵伟指出,按照促消费方式,这些措施可分为需求端和供给端措施。其中,需求端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汽车购置税减免等直接措施,及稳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等间接措施;供给端措施则包括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线下活动影响、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专项债支持消费基建等。

多地发放消费券助商惠民

专家: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带动生产端复苏

消费券成为各地促进消费恢复的一大抓手。进入5月,全国多地继续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数码家电、百货商超等重点领域。例如,四川成都发放“5·20”促消费活动消费券,山西太原投入4.2亿元发放消费券,贵州将于5月30日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湖北宣布将在6月将发放首轮电子消费券。

“通过发放消费券既能通过杠杆作用激发居民的消费意愿、提振消费表现,也能为相关企业带来订单,带动生产端的复苏。”王静文表示,2020年初,不少城市在疫情期间通过发放消费券切实起到了稳消费的积极效果,建议各个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借鉴。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赵伟认为,相较于2020年的消费券发放措施,本轮促消费力度或更大,重点加大了对汽车、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刺激。此外,过往经验显示,各地方的促消费政策可助力地区消费企稳,全国层面促消费政策则对相关消费的提振更为显著、持续时间更长。2020年,广东、武汉等部分省市消费券发放,带来的消费乘数效应能达到10倍以上。全国层面促消费措施持续时间则更长,例如全国首轮家电下乡政策持续时间超4年、汽车购置税优惠持续1-2年,分别推动家电、汽车消费明显增长。

赵伟称,当前居民面临的收入和消费场景等约束不同下,本轮促消费措施并非过往的简单重复,除了加大直接刺激外,促进消费能力和消费场景等恢复也非常重要,这将推动县域和农村消费、线下服务类消费等修复。

王静文建议,发挥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修复消费场景。随着疫情逐步受控,线下接触性服务业将有望持续恢复。二是改善消费能力。就业和消费具有密切的联动效应。只有保持就业稳定,居民才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进而才有消费能力,这又要求稳住市场主体。三是提振消费意愿。只要相关政策措施能够扎扎实实得到落实,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将不断得到提升,消费意愿也将随之得到提振。

编辑:杨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