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设立已满一周年的科创板,在市场各方的瞩目下茁壮成长。

  这一年间,科创板完成了一整套制度的设计;受理了171家企业的申报,问询过百余家企业,其中已有46家上市交易;开市后的市场表现历经喧嚣又逐渐回归理性。

  这一年间,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已在科创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以科创板为引领,资本市场的改革之路将越走越宽。

  科创板设立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成的改革经验已开始向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存量领域传导。在科创板宣布设立一周年的时点上,总结归纳这块“试验田”的成功经验,并向资本市场其他板块推广其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正是依循着“增量和存量并重,以增量带动存量”的改革路径。

  自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截至11月1日的统计数据(下同)显示,市场情绪前高后稳,呈现四方面特点:一是股票较发行价全部上涨,平均涨幅83%;二是个股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实施涨跌幅限制后,股票日内振幅多数在10%以内;三是交易活跃度在开市初期偏高,9月至10月趋于稳定,而换手率水平高于同期沪市主板和深市创业板的水平;四是两融结构较为均衡,多空相对平衡。

  同时,部分科创板股票价格近期出现了明显的回归,有18只个股较最高价回撤幅度已超过50%。就此现象,上交所相关人士认为,开市初期科创板标的公司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叠加投资者热情高涨,新股溢价效应突出。而随着发行节奏常态化,供需逐渐趋于平衡,投资者情绪趋于理性,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修正,有利于科创板行稳致远。

  对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情况,兴业证券副总裁胡平生指出,与成熟的注册制市场相比,科创板存在部分新股涨幅较大、市盈率高于其他板块等现象,这与开市时间较短、供求关系相对紧张有关。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IPO定价机制,打破新股“不败”的市场预期。只要是市场化定价,就有可能面临“破发”。预计未来随着科创板打新收益的不确定性的提升,参与询价的机构在报价时,将更加注重对企业本身质地的研究。

  东吴证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杨伟认为,科创板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各方预期,在支持科创企业上市、试点注册制方面获得了成功。未来希望能将注册制试点取得的经验尽快推广到其他板块,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升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就进一步的改革,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一是希望坚定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不动摇;二是希望新股供应更加可预期、实现常态化;三是希望分拆、非公开转让减持等机制能尽快落地;四是希望创业板与科创板各有分工、各展所长;五是希望将改革试点的成果尽快向全市场推广应用。

  “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助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是科创板的初心和使命。”胡平生对记者表示,希望未来科创板能继续按照最初设计的理念发展下去,更好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