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扎心!"隐形贫困"为何让90后黯然神伤?

2018-05-17 10:59:00来源:央广网

  近日,"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为继"社会人"、"pick"后的又一网络热词,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月薪几千,但日子却过得像月入数万,导致工作几年后也没存到钱,需要用钱时,就必须向父母开口……为何看上去生活得"光鲜亮丽"的年轻人,会有如此不堪的财务状况?"隐形贫困"是真正的贫困吗?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与您一同深探"隐形贫困"背后那些事儿。

   一、聚焦:每天吃吃喝喝的年轻人,其实他们很穷……

  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有健身冲动,就一定要去办张年卡……这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按照一贯的思维,如此精致的生活,应该有与之匹配的高收入。但是,现实总是很骨感。

  来自武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职员胡茜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我的收入每个月不到7000元,但是买过1600元一瓶的海蓝之谜面霜,牙膏用的也是来自意大利的'爱马仕',而且尝试过很多明星使用的日化品。"每月平均下来,胡茜的房贷3000多元、线下消费1800元、线上消费1800元,基本上就是月光一族。如果碰到急需要用钱的时候,基本上只能向父母伸手要钱。

  这就是扎心的"隐形贫困人口",每天吃吃喝喝,其实他们真的很穷,因为没有任何资产。

 

  二、解析:"隐形贫困"是真正的贫困吗?

  1.年轻人消费升级后的卖萌撒娇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今天的9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他们早就抛弃了高存款低消费的生活习惯。"隐形贫困人口"可以看作是消费升级之后,年轻人自我安抚、自我调侃的新说法。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显示,"隐形贫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万多,但是在护肤、穿衣、饮食上毫不吝啬,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精致到底。虽然朋友圈光鲜亮丽,但"吃土"也是常态。

  所以,"隐形贫困人口"可以看作是都市年轻人的新话题噱头,就像十年前的"月光族"一样,其实是年轻人撒娇、卖萌、求关注,顺便小小炫耀一把。

  2.鼓励消费的社会文化

  这代90后的父母,基本是60后。目前正值壮年,经历了改革全程积累家庭财富,晚年基本生活有社会保障。因此90后眼下的家庭负担还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中国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富足区间。虽然中国还没有达到富足国家水平,但是中国人的确是越来越富有。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消费成为了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商家一天24小时不打烊地设置消费场景,各类电商APP的优惠减满都在不遗余力地宣扬消费文化。

  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透支消费也变得越来越便捷。比如,支付宝的花呗、京东的白条、各色小额消费贷等都在"不动声色"推动超前消费。有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担心,一个高储蓄的中国正慢慢走向个人消费的高负债。

  3.消费成为融入城市生活的敲门砖

  城市白领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进城务工人员,回乡过年时能带着十万八万的现金,而自己顶着海外留学硕士的学位,在高档写字楼里面工作一年,却带着一堆欠债的信用卡账单回了家?

  或许是两者对于城市最初诉求的不一致,导致了年轻白领更急切地穿上消费文化这件城市生活的羽衣。消费文化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同时,社交网络带来的圈子文化,会形成互相攀比之风,从而推高消费成本。朋友圈里,同龄人不是每天晒各种网红店,就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化妆品,这会让人不自觉往同样的消费品质、消费层次上靠拢。久而久之,年轻人会迷失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失去了自己判断的标准。

  三、思考:年轻人如何保持消费定力?

  用商品作为生活的标签,这是商品社会的典型特征。年轻人面对这个高度物质化、货币化的时代,其定力成为了稀缺品质。

  与美国青年的理性消费对比,中国青年存在攀比以及从众消费、盲目消费、信用消费观念淡薄等问题。当然,这基本上是每个社会,消费文化初期都会出现的现象。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中国青年,避免从"隐形贫困人口"变为"显性贫困人口"呢?

  学会理财应该成为不二选择。

  1.强制储蓄。不管刚刚参加工作工资有多少,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开销做一个比较好的计划,在能满足自己日常工作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一定要强制储蓄下一定的工资以备理财之用。

  2.定投指数基金。指数长期看是向上的。指数分散到很多个股,相当于分散投资,不用担心黑天鹅,不用研究公司,不用考虑止损,每个月定投后就可以不管,花的精力也比较少。

  3.控制物质欲望,买入金融资产。刚工作的年轻人应不断买入资产,这会让你的财务越来越自由。年轻人容易攀比,比如有10万元,他可以贷款买20万的车,其实车子是负资产,一旦买入就以每年10%的速度折价,并且每年还需花费10%的费用来养车。如果把这10万用于理财,每年10%的收益,这样一年收支就差了5万元。

  四、总结

  社会发展高度的物质化、货币化,年轻人要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保持理性消费,着实不是一件易事。不必过多去苛责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毕竟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年轻人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如果一味追随所谓的社会消费潮流,也会陷入到另外一种怪圈中。从"隐形贫困"的自我调侃转向"显性贫困"的悲惨现实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何避免商家刺激产生的消费欲望,如何自信面对商品带来的社会阶层划分,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一道时代命题。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和微信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王念

编辑: 马文静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扎心!"隐形贫困"为何让90后黯然神伤?

月薪几千,但日子却过得像月入数万,导致工作几年后也没存到钱,需要用钱时,就必须向父母开口……为何看上去生活得"光鲜亮丽"的年轻人,会有如此不堪的财务状况?"隐形贫困"是真正的贫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