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聚焦国企改革 专家建言先调布局再转机制

2017-09-25 11:2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 王明月)“在漫长的二十多年里,国企改革一直在‘放’和‘收’之间徘徊,没能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23日,在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指出。当天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在结构性改革中如何推进国企改革?”“怎样才能实现国企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先调布局再转机制,国企改革需分类分层

  “国企改革要先调整布局,再转变机制。”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指出,一是因为当前供给侧改革给布局调整提供了机会,二是因为既然将来部分国企面临退出,就不用再转机制。

  关于国企的布局,张思平认为,国企供给面太宽,涉及领域太广,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五年过去,国企扩张的局面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继续扩张。对此,他指出,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和没有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应该退出。此外,虽然“赚钱”但不符合国企定位的企业也应该退出,在中小金融领域和高科技领域的国企也应该退出。

  国企由于分布广、种类多样,“必须以对每家国企进行分类、并以向社会公布为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国企改革到了分类改革阶段。

  黄群慧表示,针对国企需要进行公益类、竞争性商业类和战略性商业类划分,并以此制定不同的国资监管机制;对混合所有股权结构中的国有持股比例要求不同,企业治理机制也要有差异。“现在国资委已经分类完毕,但是有一点没有做,一定要向社会公布这类企业是什么类型的。” 黄群慧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应该从“集中统一”转向“分类分层”。

  理顺政府、市场和企业关系,“管资本”是关键

  除布局问题外,张思平认为,国企改革推行的面临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机制的转换,“管资产”向“管资本”转移依旧没有突破。

  陈清泰也认为国有资产“资本化”是化解诸多矛盾的关键。“资本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从根本上理顺长期困扰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陈清泰指出。

  但是,实践中对“管资本”的两种理解、两种做法会导致两种结果。“管资本是一件新事物,有一些含糊的概念尚需澄清。”陈清泰指出。

  一种理解认为,“管资本”的前提是国有资产必须由实物形态的“企业”,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资本”。在实现“资本化”后,出资人机构监管的对象就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构,与实体企业不再有直接的产权关系,政企分开将顺理成章。另外,国有资产逐步资本化、证券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将产生重大正面效应。

  然而,对“管资本”的另一种理解却是在强化对未转制企业监管的同时,还要把监管扩展到这些企业可以运作的“资本”,包括重点管好这些企业的“国有资本布局”等。“这种理解将继续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中兜圈子。”陈清泰指出,两种理解、两种做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推进员工持股、创新激励机制,谨防“鞭打快牛”

  “我认为共享制股改可能不失为一个推进混改的抓手。”论坛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资委企改局原副局长周放生建言道。

  什么是共享制股改?“就是对企业来说,首先是划小核算单位,合理确定核算单位和利润考核指标或者成本费用考核指标。” 周放生解释说,如果每年调升指标就是“鞭打快牛”,越努力干活等于给自己挖坑。而共享制股改的关键点在于,对于增量利润,骨干员工与“老板”应该共享。周放生指出,共享制股改后,不仅能有效减少腐败,还能减少浪费,调动员工积极性。

  “共享制股改没有门槛,不需要资金投入、没有成本、没有风险、不涉及改制。”周放生指出,改革要先易后难,中央提出要做增量改革,在增量改革基础上推进存量改革,也是先易后难。“共享制股改是增值改革,是在企业效益提高,国有资本增值中推进混改员工持股。”周放生认为,共享制股改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混改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混改的基础。

编辑: 王梦妍
关键词: 国企改革;布局;机制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聚焦国企改革 专家建言先调布局再转机制

国企由于分布广、种类多样,“必须以对每家国企进行分类、并以向社会公布为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国企改革到了分类改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