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萤火虫成为产业链,商业与环保能否兼容?

2017-06-29 13: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6月29日消息 自今年5月起,武汉东湖萤火虫主题公园就打出了"万萤飞舞"、"森林秘境"、"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梦幻丛林几秒景观"标语。然而,因为萤火虫采购数量不足,原定于5月27日的开幕时间一再推迟。萤火虫商业化路径能否走通?产业链背后环保代价几何?人工养殖一说是否成立?为何"夜色流萤"的场景让人迷醉?谁来拯救正在消亡的萤火虫?央广《王冠红人馆》为您深度解析萤火虫商业化背后那本难念的生意经。

  一、聚焦--萤火虫日益商业化,这本生意经不好念

  今年5月起,武汉东湖萤火虫主题公园就打出了"万萤飞舞"、"森林秘境"、"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梦幻丛林几秒景观"标语。然而,因为萤火虫采购数量不足,原定于5月27日的开幕时间一再推迟。

  武汉东湖萤火虫主题公园光影技术营造萤火虫氛围

  其实从今年4月以来,郑州、武汉等全国十多个城市像往年一样开始陆续举办萤火虫商业运营活动。这些小小的会发光的虫子,两年前在武汉东湖创下"开业第一天,东湖周边堵车3小时"的纪录。

  然而,随着萤火虫的商业价值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出来,它本身也走在了灭绝的路上,生存处境堪忧。"城镇化的地方肯定是灭绝了;偏远地区的农村正在消失的路上;而在无人涉足过的森林里,我们不清楚。"相关研究者无比痛心地说道。

  二、解读--商业化趋势与田园化审美的追求相矛盾

  "轻罗小扇扑流萤"

  自古以来,萤火虫一直为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所极尽赞美,它点燃了我们的夜空、唤醒了我们的浪漫。"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秋夕》,它描写的是在秋夜十分,一个姑娘拿着小蒲扇去扑打萤火虫的场景,非常静谧、温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往往是描写大好山河,但是他有一关于萤火虫诗写得很妙--《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虽然每一句都没有直接提到萤火虫,但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在写萤火虫,描述它翩翩起舞的样子。  

  虽然文人先贤们描述萤火虫的时间可能会不一样,但其实对于萤火虫这个美好事物的描述或者萤火虫带给给大家的感触都是相似的。

  萤火虫商业化趋势明显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已经变成了商品,萤火虫也不例外。尽管5月24日,淘宝网对活体萤火虫买卖的行为发出"禁售公告",将活体萤火虫纳入禁售商品管理范畴。但是在淘宝上键入"活体萤火虫"的时候,还是能搜到不少的商品,而且很多的商品信息里面往往会留下电话和微信,让买主们换个方式联系。

  淘宝网对活体萤火虫买卖的行为发出"禁售公告"

  目前,买卖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批发,他们一般专业承接大型放飞活动,比如晚会、开业庆典、婚礼等,往往2000只起售,每只1.2元左右。因为购买者很多,所以承接大,顾客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少商家的态度是:"低于2000只不卖,爱买不买。"、"快递不发货,物流路上容易死,需要自己坐车到南昌交易。"另外一种是零售,一般是50只起售,常见方式是装在玻璃瓶子里面,然后定制成生日礼物、求婚礼物等。据武汉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中国萤火虫活体买卖调查报告》显示,按照每次最少交易50只估算,一个萤火虫淘宝卖家在一个月时间里,至少能销售1万多只萤火虫。

  人工养殖说不成立

  随着民间的环保组织者们抗议声音越来越大,淘宝商家们从最初的并不理会,到最后不得不表示,自己的萤火虫并非野外捕捉,而是人工养殖。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表示,萤火虫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并不成熟,即便有,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一只萤火虫的成本至少也在10元以上。其次,他带领的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曾根据交易线索,亲赴江西等地进行调查,发现商家所卖萤火虫确实来自野外捕捉。

  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全同样提出:"前年我们去了江西一个小镇买萤火虫,但是去年再去,发现那个小镇的萤火虫已经几乎被捕捉完,镇上农民都去了邻镇捕虫。"

  "浪漫"背后的冷酷结局

  随着萤火虫的商业价值被挖掘,很多买家争相购买,作为节日礼物或氛围营造工具。但感动之余,很多人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如何去处置它?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你看着那一瓶美好的萤火虫在你手里、在瓶子里慢慢熄灭、慢慢死亡。第二种处理方式是你能把它去放飞,然而在都市环境中能找到适合50只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是着实艰难的一件事。

  网络销售的瓶装萤火虫,多为营造浪漫的礼物

  三、反思--各方齐发力,做好平衡是关键

  萤火虫商业化面临的困境令我们十分惋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无限思考。

  首先,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它一定会对环保、生态带来破坏。对于大城市来说,人均GDP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就开始关注到环保了,而对于捕捉萤火虫的当地乡亲们来说,人均GDP只有三四千美元,显然不能按照GDP高的大城市环保标准来对其进行要求。他们希望通过抓一些萤火虫来多赚点钱,以期过年能给孩子买一部新手机或是带孩子出去旅游。但当地人不顾萤火虫的存活率,抓萤火虫去售卖,也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

  库兹涅茨曲线

  其次,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浪漫的心,情侣、爱人之间买一瓶萤火虫来向心爱的人去表达心意,他们做错了吗?但是反过来思考,他们做得又对吗?这样追求浪漫的方式着实残忍。

  我们的环保能否做到和经济的发展兼容?如何能够让当地乡亲们在最低限度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能快速致富?如何在不让萤火虫变为陪葬的基础上,让小伙子能追到心爱的姑娘,让姑娘也能感受到浪漫?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看到萤火虫吗?甚至我们我们能否利用仿生学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上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显然是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来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萤火虫之所以如此难保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律法规这一方面是空白的。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动物范围是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还有一些有益或者有非常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但是萤火虫不属于这样的"三有"动物,它只是一种普通的昆虫,所以它不在保护之列。目前为止,农林局和畜牧局都没有办法去管它,所以只能通过民间劝阻的方式来保护。

  四、总结

  过度商业化将萤火虫送上了快速消亡之路,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而小小萤火虫困境的背后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问题。中国自古讲究"天人合一",然而在高度货币化的今天,是否每一件事物都可以被毫无保留的作为商品?"不焚林而猎,不涸泽而渔"的古训又该如何传承?在明知漏洞的时候我们的立法该如何跟上,执法该如何落实?类似的思考还将持续。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和微信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执笔 宋佳伶

编辑: 马文静
关键词: 萤火虫;商业;环保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萤火虫成为产业链,商业与环保能否兼容?

萤火虫商业化路径能否走通?产业链背后环保代价几何?人工养殖一说是否成立?为何"夜色流萤"的场景让人迷醉?谁来拯救正在消亡的萤火虫?央广《王冠红人馆》为您深度解析萤火虫商业化背后那本难念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