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保本基金被“改名换姓” 面临“净值保卫战”

2017-02-19 17:24:00来源:北京晚报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稳健型投资者又迎来新挑战。中国证监会2月10日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作出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等内容的修订。业内人士指出,保本基金“变身”避险策略基金后,恐怕很难延续曾经的无限风光。

  保本基金有三大风险

  为什么要改名呢?证监会解释,改名是为避免误导投资者,帮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极端情形下仍存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然而保本基金变身避险策略基金不只是改名这么简单,它的保障机制、投资策略和发行规模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现存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去年底合计规模为3200亿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说,总体来看,保本基金运作较为平稳,未出现到期不能保本的情况,在丰富基金产品类型、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保本基金保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保本基金的保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已经发行的保本基金均采用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二是保本投资策略可能失效的问题;三是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的风险。

  保本基金此前采用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即“反担保”。指导意见作出新的规定,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在基金到期时,若份额净值低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保障义务人负责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补足差额。保障义务人在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补足差额后,无权向基金管理人追偿。

  保本投资策略可能失效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极端情况下保本基金可能出现“不保本”的情况。为此,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对避险策略基金的风控要求,降低执行投资策略中的运作风险。比如明确避险策略基金投资策略中有关稳健资产的投资范围,明确稳健资产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剩余避险策略周期,基金管理人审慎建立风险资产投资对象备选库,限定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

  据统计,目前现存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去年底合计规模为3200亿元。博时基金、国投瑞银、国泰、华安、建信、金鹰、诺安、南方、长城和招商等基金公司管理的保本基金数量较多,一些保本规模居前的公司合计规模接近300亿元,在连带责任机制下,风险相对较高。新发布的指导意见限定了避险策略基金规模上限,防范了基金规模过度膨胀造成的风险。

  保本基金面临“净值保卫战”

  所谓保本基金的保本承诺,只针对持有一个完整保本周期的投资者。而在保本期结束之前,基金很有可能出现净值为负的情况。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在目前存续的151只保本基金中,有超过20%的产品面临“净值保卫战”的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在这151只保本基金中,有35只基金单位净值低于1元面值,占比达23.18%。而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分别创下平均收益率15.98%、9.86%好成绩的保本基金,去年业绩惨淡。2016年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79%,低于同以稳健著称的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1.4个百分点,创三年新低。

  以2017年首只到期的保本基金——中融融安保本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12日,保本周期为两年,2017年2月12日单位净值为1.01元。这也意味着,除去1%的认购费(认购金额100万以下,假如没有费率优惠),该基金没给持有人带来任何多余收益,真的只是刚好“保本”而已!

  中融融安保本建仓于2015年牛市高峰,根据季报信息显示,该基金当年二季度股票仓位提升至16.15%,其间跟随市场上涨,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5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89%,表现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是随着股灾的骤然而至,三季度中融融安保本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52%,净值也跌破1元面值,为0.992元。

  虽说两年时间单位净值上涨了1%,看起来似乎1元发行面值是保住了,但除去认购费(如果费率没有打折的话),两年间收益为零或者微赚的结果还是相当尴尬的。略微一算不难发现,两年期间,沪深300指数涨了1.06%,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QDII四大类基金平均涨幅分别为8.71%、18.39%、9.52%、7.73%。货币基金的收益也达到了3%至5%。即便不进行任何投资,去银行存个定期存款,也有1.5%至2%左右的收益率。曾经一打开就被“秒杀”的保本基金,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是很多投资人当初没有想到的。

  “老”保本基金如何处理?

  投资者老刘在2015年成功抢到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保本基金,今年年中即将到期。彼时,他还庆幸手上的资金找到了好去处,能获取一份稳稳的收益,没想到它在2015年底和2016年中都出现了亏损,到了去年下半年才恢复正收益。听说保本基金变成了避险策略基金,似乎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再承诺保本了,老刘很困惑:“我该拿这只保本基金怎么办?到底要不要继续持有到期?”

  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解释,此次避险策略基金采取的是“新老划断”原则来进行过渡安排,即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还是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运作,而未来新发行的避险策略基金产品才按照新规来执行。“老”保本基金在现保本期内,认购份额仍然在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之下,从目前情况看,产品到期时基金公司还是会履行保本承诺的,所以投资者应当持有到期满再做处理。

  证监会在《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对避险策略基金依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存续的保本基金仍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运作,无须变更基金名称,但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不得增加稳健资产投资组合剩余期限、不得增加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符合《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

  今年到期的保本基金有34只,2018年到期的多达71只,2019年到期的有46只。如此算来,距保本基金到期高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有的投资者便开始想入非非:趁现在这批“老”保本基金净值较低时,是不是应该再买一些,说不定等到十九大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了,“老”保本基金能打个翻身仗呢?对此,王群航指出,证监会指导意见的发布,就意味着该类基金必然面临转型或者清盘,加之目前债券市场风险高企,保本基金能成功保住净值已属不易,很难再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建议投资者不再投资现有的保本基金。

  避险策略基金是否值得买?

  保本基金落下帷幕之后,新登场的避险策略基金前景如何?

  证监会避险策略基金投资范围中明确规定,“投资于稳健资产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80%,稳健资产中债券部分的投资要求为信用等级AAA级以上的债券”。这较之前的保本基金而言,对稳定资产的配置比例变高,并且投资标的的信用等级有所提高,投资更多且信用等级更高的稳定资产可能使投资风险有所降低。

  不仅如此,避险策略基金还对其保障义务人有明确的规定,如“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等五项措施”,在此基础上,若基金单位累计净值低于避险策略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超过2%,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避险策略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的还要向证监会报备,并提出解决方案。即使基金运作中全部符合要求,基金管理人每3个月依然要开展避险策略基金的压力测试。

  综合来看,《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对避险策略基金的规定可谓细致入微,这就使得基金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而收益却受到严格限制,发行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分析人士指出,指导意见新规的口径更加严格,基金公司和担保公司签订风险买断合同,预计很少有担保机构愿意为这些产品做担保,一方面担保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收费高的话基金管理人也难以接受,预计未来避险策略基金可能会成为小众产品。展望未来,避险策略基金的风险水平或许比货币基金还低,有可能成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风险水平最低的一类,但收益也将与低风险相匹配。想进行低风险投资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记者 张品秋)

编辑: 王明月
关键词: 保本基金;基金净值增长率;避险策略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