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央广网

首批3000亿专项金融债将登场 拉动地方基建投资

2015-08-05 10:27: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金融债将成拉动地方基建投资的新工具。

  据《经济参考报》,某省发改委的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披露,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昨日外媒报道的以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为主的万亿专项金融债发行则可能要分批次,或在三年内完成。

  市场普遍认为,地方债置换加上此次长期专项金融债的推出,将成为未来利率债的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但从多家券商的研报来看,专项金融债的推出,对债券市场的压力或无需放大。

  首批3000亿专项金融债将登场

  仅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专项金融债就不断受到关注。

  专项金融债是指金融机构为筹集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或投资等业务资金而发行的债券。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首次出现专项金融债的概念,该文件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2013年,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用于发放涉农贷款。

  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专项金融债开始走入人们视野。

  8月4日,一份某省发改委下发的《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印证了此前市场对专项金融债的部分相关猜测。

  《方案》内容显示,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据《经济参考报》8月5日报道,这批用于补充地方建设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建设债券的规模,国开行大约为2000亿元,农发行为1000亿元,总规模为3000亿。而此前外媒报道的万亿专项金融债,则可能要分批次,或在三年内完成。

  与此同时,多地城投公司正陆续向省发改委上报纳入专项基金投资范围的备选项目,再由发改委推荐到两家银行。备选项目须在保障房、水利、城市管廊、燃气等22类与基建和民生相关的项目之内。不少省份项目上报可行项目的截止日期为8月5日。另外,8月10日前,相关清单项目还要报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农发行总行层面。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此次国开行、农发行将要发行的专项金融债,将成为首只“基础设施”专项金融债。同时,这些政策性银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与过去商业银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亦有差异,且体现了中央政府“向中央加杠杆转变”的政策方向。

  专项金融债被视为中央给地方政府 “大礼包”

  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减,地方基建项目投资仍是稳投资乃至稳增长的关键力量。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已经全面启动地方政府债发行,但是其规模对地方投资需求而言,杯水车薪。

  去年底开始,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开始广泛推行,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把市政等公共服务项目打包推向市场。但PPP方式的融资成本都在10%,与过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用政府信用融资的方式相比,成本很高,这也造成了PPP在地方推行存在一定难度。

  为纾解地方政府“没底气”迈开步子搞基建,专项金融债的正式亮相,将成为化解稳增长与地方财政受困两者矛盾的利器,这也被视为中央为地方政府派发的“大礼包”。

  基础设施类专项金融债并非新概念,早在去年国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时就提出,要发行用于支持棚改项目的专项金融债,只是PSL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专项金融债。专项金融债如今正式亮相,或将不单局限于棚改项目,其他大型基建项目亦在覆盖范围内。

  从本次发行专项金融债的主体国开行和农发行来看,稳增长的主力军依然是开发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称,通过政策性银行可以更好地发挥定向调控的政策目标,其作用在未来几年都持续增强,但能否实现市场化的效率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规范。而发行专项金融债的方式也意在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定向引导资金,并发挥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副评级总监梁瓒表示,未来除邮储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也有可能参与购买此类专项建设债券,也不排除央行可能通过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方式向专项建设债券购买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或者推出贴息之外的其他相应配套支持政策。

  有券商固收研究人士分析称,政策性银行自身储备的项目应该不少,但开行、发行的项目还需要经过发改委核定后才能安排,说明在专项金融债的使用上,发改委可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谁来主导,还需要看后续的实际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明确表示,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承担各自项目风险和责任,中央不为地方项目兜底。

  地方债置换+金融债:未来利率债最重要不确定因素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地方政府债券已累计发行超过1.4万亿元,其中5月份发行1300多亿元,6月份发行7300多亿元,7月份发行5600多亿元。市场普遍认为,地方债置换加上此次长期专项金融债的推出,将成为未来利率债的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发债背后实际上是货币政策的定向扩张,后续料有政策面的全力护航,与此前地方债置换的进程类似,加上又是分批发行,债市承接应无忧。比如,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万亿规模的专项金融债,不会今年年内发完,因此其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市场想象得那么大,“可能是分几年逐步推进,落实到年内可能是小几千亿级别的发行,比如2000-3000亿。”

  中银国际分析认为,从央行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意图都在于采取直接手段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进一步显示出央行稳增长的决心,货币政策转向言之过早。选择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作为发债主体,优势在于经过今年的大规模注资后,其信用扩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更易实现定向调控的目的。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专项金融债虽然规模较大,但因其通过定向方式发行,对市场的供应冲击相对较弱。

  债市后期主要还得看供给端和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的综合影响。下半年的利率债供给压力较大,第三个1万亿地方债置换或将推出,再加上常规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及此次专项金融债,均会对债市供给端造成压力。从宏观经济层面看,7月PMI数据显示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均下滑至低位,生产可能持续下行,市场对于经济继续下行预期不变,维稳的政策基调也不会改变,伴随而来的是财政及货币政策的继续宽松,从而对债券市场形成支撑。

  国泰君安研究所的点评报告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投资托底,央行需要提供长期稳定、较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供给,但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期限仅3年;而专项金融债有望超过10年,央行可定向为中长期基建项目提供融资,发挥开发性金融准财政功能,变相放宽财政赤字。因此,专项金融债的发行利率上有政策顶,预计对实际利率上行冲击有限。

  据知情人士透露,后续对于专项金融债可能的配套支持政策包括:购买专项金融债的机构可获定向降准、提供流动性;财政部考虑免除专项金融债的利息所得税等。(腾讯财经综合)

编辑:宓迪

关键词:地方债;省发改委;PMI;投资需求;基建项目投资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