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澳大利亚采用人工播种方式保护大堡礁

2017-11-30 16: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张奥 实习记者韩如愿)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澳大利亚大堡礁在昆士兰海岸线,长2300多公里,比北京至香港的距离还要长。它是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人类肉眼可以从外太空观看到的唯一的自然景观。在广大无朋的大堡礁水域,生活着5000种软体动物、1800种鱼、125种鲨还有数不清的微小生物。

  大堡礁的珊瑚形状奇特,有的像小鹿头上的角,有的好似被海浪磨光的玉盘,有的状如棒球手套,还有的拥有皮革的质感。软珊瑚附身在硬质同类之上,多彩的水藻与海绵装点着礁石,每一条缝隙都有某种生灵栖居在里面。每越过一段距离水族品类便有不同,那变化无穷的生态为世间仅有。

  大堡礁这个巨大无比的礁盘系统之所以能现于世间,归功于一种通常只有米粒般大小的生物——珊瑚虫。它们是礁石的基本建设单位,在它微小的身体内豢养共生藻类以获得养分,过群体生活,靠着体内藻类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每个珊瑚虫分泌石灰质(碳酸钙)形成自己的“房子”。这些小房子一个叠一个地形成,珊瑚群体就会像城市一样扩张,其他海洋生物很快依附上来繁衍生息,把一簇簇珊瑚“黏合”为整体。可以说微小的珊瑚虫具有改天换地的奇迹,由于他们的存在,才有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的中国媒体负责人田晓宸介绍说,他们正在大堡礁开展一项突破性的实验——“人工播种”。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生态系统,面积相当于7000万个足球场面积的总和。“人工播种”项目由海洋生物学家彼得·哈里森教授在海龙岛研究中心开展,并得力于大堡礁基金会的支持。如果项目成功的话可能会确保大堡礁珊瑚的健康生长和延续。

  田晓宸说:“35年前,澳大利亚海洋学者彼得·哈里森教授和其他学者们共同发现了珊瑚产卵的神奇自然现象。每年的11月至12月,南半球大堡礁的海水逐渐变暖,珊瑚会选择在月圆之夜前后集体产卵,释放出数万亿的精子和卵子,一旦这些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珊瑚幼虫,并在海水中安置下来,就逐渐开始盖房子的过程,慢慢慢慢地形成新的珊瑚礁。珊瑚‘人工播种’项目首次实施于2016年11月,珊瑚产的卵被人工捕获并转移到大型的储罐中,在那里,它们完成受精和发育成幼小的珊瑚虫,随后幼虫被送回礁石上,用网状的帐篷覆盖,以防止幼虫漂浮到海洋表面,并有机会牢固地依附在礁石上。2017年的首轮珊瑚产卵发生在11月8日至9日。今年,哈里森教授搜集了更多的珊瑚卵进行‘人工播种’。基于去年的经验,今年珊瑚‘人工播种’的规模更大、数量更多,数以百万计的珊瑚幼虫被安置在礁石上,希望它们能定居下来,生长成新的珊瑚礁。”

  大堡礁已经被保护的非常好了,为什么还要人工播种?

  田晓宸解释说:“珊瑚产出的精子和卵子会自然漂浮在水上,即使受精之后,受精卵也可能会随着海水而无法很好地安定下来。人工播种是为了促进受精卵发育成珊瑚幼虫,并能更好地安置在礁石上。根据哈里森教授他们的实验和研究得知,幼小的珊瑚虫一旦定居,就可以在短短三年内成长为餐盘大小的珊瑚,并开始具有性繁殖能力。”

  那么,人工播种的区域和大堡礁天然区域会分开吗?

  田晓宸表示:“不会完全分开。因为人工播种的环境也是在海水中自然完成的。区别是人工播种的区域用细网覆盖着,起了一定的固定作用。如果说大的区别的话, 目前这个实验是在大堡礁的其中一个岛屿上进行。这次这个大规模试验进展顺利的话,以后会陆陆续续在大堡礁的其它区域进行。”

  除了”人工播种“的项目,澳大利亚保护珊瑚还有哪些方式呢?田晓宸介绍说:“澳大利亚多个机构致力于保护大堡礁,并积极参与保护珊瑚礁健康及可持续生长的项目。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对于大堡礁的保护有着严格的政策。比如制定了环境管理费用征收制度,获得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授权许可的旅游业经营者及进入海洋公园园区内的游客均需要缴纳环境管理费,这对支持大堡礁海洋公园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此外,大堡礁基金会是一个专门致力于保护大堡礁的慈善机构,通过资助科学、技术工程等项目来保护大堡礁,以确保其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该基金会的特殊地位能够引领商业、科学、政府和慈善事业的合作,创建与支持更多的保护项目,并加速取得对大堡礁珊瑚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果。”

编辑: 李岸
关键词: 大堡礁;人工播种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