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公司 > 正文

杨春阳:中国制造需超越“速成班”模式

2013-07-03 18:5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最近,财经媒体在密切关注中国削减钢铁、电解铝、造船、水泥、玻璃等产能的计划。我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工业大省江苏去产能化调研,报道说江苏工业领域,六大支柱产能的平均使用率只有60%,生产企业吃不饱。很多省份的工业制造业并没有像江苏那样,公开披露本地的产能过剩情况。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制造到了一个转折点,压缩产能关系到中国制造的升级和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是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突出现象。过去的一段时间,制造业的跨国转移、跨国分工,借助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同时,传统制造业大国加速退出中低端制造领域,中国成功地抓住了这两个机遇成为“世界工厂”,在众多中低端领域,“中国制造”的产能和规模达到世界第一。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和它的庞大产能,它不是一种常态式积累的成长过程,它是一个爆发式的结果。像钢铁、造船、汽车等产品,中国达到全球的产能制高点所用的时间,是短短几十年,而老牌的工业化大国都经历了百年以上。我们的“世界工厂”奇迹,是以“速成班”的方式来实现的。面向中国的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要素聚集,仰赖于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仰赖于中国市场的开放、国内政策的支撑和强有力的政府治理。包括大量原先赤脚的农业劳动力,从田边地头涌入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也是以“速成班”方式转变了身份,转型为工人。这些,都是后发工业国和追赶型经济的典型现象。

  “速成班” 走过来的中国工业化进程,走的是一种速度型的成长之路,我们熟悉的区域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跨越式成长、弯道超车等等概念,核心全是速度问题,是要缩短时间长度、减少时间成本,达到速成的目的。它见效快捷,它带来的繁荣是惊人的,它对GDP的拉动是直接的。但它粗放的增长方式、中低端的工艺和技术,依靠国外技术转移、短期策略和短期市场需求的特征,以及长期在劳动力、资本和资源上低成本、低价格投入的路径依赖。虽然它的廉价产品遍布世界,但持续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从“速成班”出来的产业,中低端工业品和加工贸易占据很大比率,这也是产能过剩最集中的领域。它们是“速生”的产业化之路带来的结果。

  单从劳动力看,以“速成”的方式转变身份的亿万中国产业工人——我们称呼的农民工,需要获得充实、完善和提升,需要在新的经济社会基础上重新塑造他们的身份,需要全社会为这个群体补充能量。以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粗放劳动力市场已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最近成立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释放了重要的信号。没有一大批新型城镇居民、新型蓝领工人,中国制造的升级和提高也难以实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制造业强国,是靠农民工来支撑的。

  中国制造已经辉煌多年,中国制造的优势如何持续。没有大规模的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经济的今天。不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明天的中国制造就不能顺利出发,未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已经不能依靠速成的方式来推进,中国制造要超越“速成班”的模式。(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杨春阳)

杨春阳:经济之声频率副总监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蓝天鹏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