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公司 > 正文

杨春阳:从就业需求看中国经济

2013-02-27 18:4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今天上午经济之声的《天下财经》节目有个报道说,一份由“人人网”发布的《2013应届生求职反馈调研报告》显示,到去年年底,有超过七成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收到任何一份录用通知,据说这个结论是采集了10万份应届毕业生样本得出的。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去年参与秋季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三成。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这是个让人焦虑的数据。

  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的焦虑。这种压力和焦虑是双方面的,不仅仅是劳动者自身,也包括公司和市场。这几天被媒体广泛采用的一张新闻照片,反映了元宵节后的上班第一天,浙江台州一家企业的高管们集体在厂区门口以列队鞠躬的方式,欢迎员工回来上班。另外,中央台中国之声刚刚报道了湖北孝感市委书记和市长在报纸上登出公开信,呼吁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家乡就业创业。今年孝感当地的公司、企业工人缺口至少有3万人,而全市有100多万常年在外打工。许多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就业。这是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现象。

  不断成熟、成长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摆脱单纯拼劳动力资源的发展阶段。我从今天看到的两条财经消息感到,中国的劳动力与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密切:珠三角生产芭比娃娃的企业已经不受当地的青睐,这些技术含量低、收益低、污染大的企业,已经在珠三角逐渐退出。当地一家曾经雇用13000多人的耐克代工厂,现在减少到4000人的规模。

  在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不仅仅是从投资优惠、从外部需求的强弱来判断,而是更多的从就业市场的稳定和拓展,从就业者的报酬和待遇,从就业者心理的满足感来进行衡量。当然,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就业需求,在改变广大中国内地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就业方式。从湖北孝感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它对未来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最近还有消息说,我国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工已经突破3600万。这也是个重要的信号。五十岁的年龄,对于知识型、技术型劳动者来说,是进入职业的最佳时期,但是对于纯体力型的农民工,他们已经告别了劳动力的黄金时期,在家乡就业、在家门口就业,是不是更符合这个群体的特点。

  就业需求的压力和焦虑,必将始终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行;也和不断延续的中国经济奇迹相伴随。无论对一家具体的公司和企业,还是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面,它都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的硬指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招工难”相互共存,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发展方式转变,对就业需求和劳动关系调整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经济在创造新的就业需求上,需要设计新的激励机制和新的利益分配架构。(经济之声评论员:杨春阳)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杨雁霞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