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公司 > 正文

王思远:中国能源企业的品牌之痛

2012-06-10 18:49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经济之声评论员王思远今天带来点评:中国能源企业的品牌之痛。

  王思远:这周末,国内汽油降价了,一降就是四五毛钱,创下09年成品油新机制以来的最大降幅。周围的朋友像报喜似的转发传递这条消息,毕竟石化双雄让大家感到愉悦的时刻并不多。而平时能让普通人想到他们的理由,似乎也只有油价。

  本周,“中国能源经济论坛”上讨论的话题也很有意思:关于“动态竞争”中的能源企业的品牌战略问题。我相信很多人听到后,和我的第一反应一样:能源企业通常留下的印象是:规模大,吸金能力强。但能源企业除了卖资源挣钱,品牌到底体现在什么方面?尤其是中国企业?

  这个活动,很多中外大的能源企业代表都去了。除了中国的“三桶油”,还有国家电网、神华集团;国际能源巨头有通用电气、西门子、SK集团、壳牌和BP等企业。通过和各企业交流,你才会真实地感到:能源企业的企业品牌有多重要。

  通常意义上的企业品牌包括三个方面:产品质量、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有时产品质量相对趋于同质化,比如煤、电等,而在油和新能源和能源设备领域,大公司间产品有时会存在差异性;在知名度方面,则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和资本实力等等;美誉度则是企业社会名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公众评价的直接体现。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逻辑衡量中国能源企业,问题会一目了然:品牌形象和美誉度缺失。很多国内能源专家接受采访时,除了新能源技术外,中国能源企业在传统能源比如电、气、煤、油等方面,产品质量并不差,甚至有的还好于国外能源巨头。同样,中国能源巨头并不缺少资本和生产能力。但谈到品牌和美誉度,你会发现,很多海外能源巨头来到中国,人们并不那么反感他们,有时还会有一种“大牌来了”的感觉;而相比之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内留下了“垄断”的抱怨和名声,海外扩张战略进行的也不太顺利。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刘中琪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