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青海的消费者张女士向《天天315》节目组反映,今年7月份的一天,她看到自己在企业微信中被拉入了一个叫“亚马逊国际”的群,组织者公布的信息显示,群里的成员可以领任务、做数据来赚取佣金,并且发布了两个链接,供群成员下载注册“亚马逊国际”以及“环球优选”两个APP。

(图片来源:CFP)

张女士说,自己曾在亚马逊平台上网购过化妆品,以为这个“亚马逊国际”和网购平台是一家。群主还让大家先做了38元的小任务,按照他们的提示去某网站购买了一款38元的商品,几分钟之后就赚到了25元。

张女士介绍,刚开始她不明白“做数据”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下单员的指导,这才知道在“亚马逊国际”APP上找到指定的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商品,就能轻松赚到佣金。

据张女士介绍,她在“亚马逊国际”APP中加入的任务群里有2800多个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每天都有大量的成员在晒单。群中工作人员分工细致,不仅有安全员、经理,还有做单员、订单员、数据员等。

她从最初的38元任务逐渐增加到了可以赚到88元佣金的101元任务。后来发现,101元的任务已经不能领取,只能做2001元或者5001元的任务。金额越大,获得的佣金越多。最初的几天,还存有一些防备心的张女士试着从账户中提现,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于是,她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

短短三天时间内,张女士投资的金额已经达到数万元。7月30日中午,数据员突然通知张女士,她的订单出了问题,因为购买时选错了订单类型“掉单了”。张女士必须重新购买才能拿到佣金,否则就要冻结账号,无法提现。可无论张女士怎么购买,数据员不是说时间不对,就是说购买方式不对。又投入了几万元之后,张女士开始怀疑自己遇到骗子了,要求把自己投入的钱全部提出。这时,对方又要求她缴纳5万元,用于激活账户。张女士当即决定报警。

对于张女士遇到的情况,专家指出,可以初步判定为“刷单”类电信诈骗。为什么这类诈骗不断变换花样,又能屡屡得手?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分析:“用‘刷单’的方式来进行诈骗,包括取名叫‘做数据、领任务’,本质上都一样。通过‘刷单’和‘做数据’这种理由能解释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暴利,如果通过以前常见的方式,可能受害人会心生警惕,怀疑说法的合理性。”

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遏制住“刷单”类的电信诈骗?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建议:“民众一定要对‘刷单’的违法性有清醒认识,对以此为借口的诱饵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踏入陷阱的第一步。不要因为是熟人介绍就降低防范意识。一旦让你刷钱,不管多与少,只要一试就容易登上‘贼船’,真的有投资需求,要通过正规公司,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