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参加培训可以拿到所谓资格证,学完会发奖学金,还会推荐兼职……最近有消费者反映,被培训机构这样的宣传吸引,报名了相关培训课程。不过培训开始之后,消费者发现实际情况与销售人员宣传不符,想拿到奖学金并不容易,签约兼职更是门槛很高。

(图片来源:CFP)

  为了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很多人都想通过拿到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自己的竞争砝码。“证多不压身”说的就是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越多,就越好找工作。这也催生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认证培训,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维权纠纷。
  近年来,国家陆续取消了一大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就在被取消的范围之中。但是眼下在网络上搜索“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立即就能出现大量培训广告。
  张女士一直看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很想以兼职的形式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她先是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组织的所谓“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培训,拿到了一个机构声称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去年十二月,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愈见幸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介绍说这家公司是一家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对方表示,注意到张女士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可以为她在网络平台推荐心理咨询方面的兼职,成为平台的签约咨询师,不过,签约之前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
  张女士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在微信里的署名是“学历提升褚老师”。这位所谓的“老师”告诉张女士,参加培训需要交2万元的费用,另外还有800元的报名费用。怕张女士担心费用高,这位“老师”还宣称,可以帮她申请一笔无息贷款——贷款两万元一年12期,每期只需要她还一千六百多元。此外,对方还宣称,三个月培训过后,他们还会给她提供8000元的奖学金,第四个月以后她就可以兼职赚钱了。每天工作一到两小时,就可以拿到3500元的最低薪资,多干还可以多得。
  在对方的推销之下,张女士通过对方发来的网络链接报了名,当时她支付了2080元的报名费,随后还在对方的引导下与一家名为“惠学习”的贷款平台签订了借款协议,办理了18720元的一年期分期贷款,每月还款1560元。对方告诉张女士,培训课程从2021年1月份开始,还给她发来了相关课件和课程表。
  不过,让张女士感到意外的是,到了1月份,这家培训机构以疫情为由推迟了课程,直到今年3月份才开始培训。张女士说,课程开始后,她被拉入一个微信群,还有所谓的“班主任”对接她的学习。随后,她逐渐了解到,课程都是以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的,每次上课都需要考勤。只有全勤听课并且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的学员,才能拿到8000元的奖学金。此外,想要最终与平台签约,也设置了不低的门槛。这让张女士感觉,实际情况与那位微信中的所谓“老师”宣传的并不相符。
  从12月份办理贷款到现在,张女士已经还款五个月了。她觉得按照目前的课程进度,之前预期的三个月完成培训几乎成了泡影,更不用说等待后期再安排时间考试了。她认为自己遭遇了虚假宣传,并以此为由向她所在微信群里的“班主任”提出了退费的要求,不过对方却让她联系销售人员或者公司,并把她踢出了微信群。
  记者搜索新浪黑猫平台发现,对于这家培训机构的投诉信息达150多条。张女士还将记者拉入一个由学员组成的微信群,近四十名学员的诉求与张女士类似,都是认为自己遭遇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因此申请终止贷款,办理退费。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张女士等学员从跟销售人员沟通,到办理贷款、交学费都是通过微信与对方沟通并进行相关操作的。销售人员没有向学员提供培训协议和收款凭证,有关获取奖学金、签约兼职等关键内容,也都是销售人员在微信上的说辞。
  记者随后拨打了愈见幸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服电话,对方表示,消费者如果对培训课程有异议,可以申请退费;此外,公司也会帮助学员终止贷款。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裘叶律师认为,培训机构销售人员在提到奖学金、签约兼职等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内容时,如果没有具体说明获取条件,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她还提醒消费者,应该认真签订预付费协议,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退款时的双方权责、培训机构承诺的培训内容等都应在协议当中详细注明。此外,裘叶律师提醒,学员也应该保留好完整的微信沟通记录,并可作为维权的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