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再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购电商外,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也都纷纷推出了拼团平台——淘宝特价版、“京喜”、苏宁拼购等。拼购电商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朋友推荐、凑单、拼团、砍价等社交方式来选购商品。

  今年“双十一”大促期间,各电商平台推出各种打折促销的新玩法,拼团购物也不例外。

  红心蜜柚日销价17.8元,“双十一”拼单购只需4.9元;只需花5.9元就能买到40贴暖宝宝贴,折合一贴仅需1毛钱;陕西板栗南瓜,5斤仅需5.9元,折算一斤1元多……“双十一”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眼花缭乱。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看似划算的低价“拼团”,背后可能暗藏猫腻。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部分消费者表示,会经常拼团购物,还会拉上朋友、同事一起拼单,主要是感觉拼团的价格非常有诱惑力,但“一分钱一分货”,买的时候也都心里有数,而且有时也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还有一些消费者则表示,有心动过,但只拼过一两次就不再通过这种方式买东西了,因为在拼团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感觉拼团购物的质量没有保证,而且后续的服务跟不上,体验很差。

  消费者史女士:拼团买价格是挺便宜的,但商品质量没有水果超市的好。

  消费者贾女士:在拼购平台上给孩子买过衣服,收到货了之后发现质量不怎么好,但是凑合着也能穿,便宜嘛,所以期待也没有那么高。

  消费者崔女士:操作挺方便的,有的真的是特别便宜,前两天买了几个挂钩,还包邮才花了一元多。

  众所周知,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传统拼购模式的顽疾之一就是低价低质,消费者容易买到质量不符合预期的商品。

  拼团购物还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在微信聊天时,朋友圈中,由好友或亲戚发起的拼单、拼团活动,看似只需要转发,达到指定人数,就能花低价购买到商品,非常划算,但其实在这些低价背后暗藏隐患。

  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11月3日,她在一款拼团小程序里看到了一个让她十分心动的促销活动,一套价值248元的床上用品,拼团购买,1分钱就能拿回家。拼购的方式就是要找亲朋好友拆礼,所谓的拆礼,就是让亲朋好友点开小程序浏览促销信息。点的人越多,则价格越便宜。张女士说她找了100多人拆礼,最终达到1分钱购买条件时,平台系统却突然卡顿,之后页面突然关闭,再登录打开后,所有的信息一切归零。

  消费者:商品就不给我了,规则都是写好的,现在就不按照规则行事,也不给合理的解释。

  记者:你找了100多个人?

  消费者:有100多个人,他们真的太坑人了。

  记者:你的亲朋好友要打开这个小程序,需要授权个人信息吗?

  消费者:要授权。

  诸如此类的低价拼团活动并不少见,这类活动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以低价作为诱饵来套取用户隐私信息,或者只是为了增加产品APP或者小程序的下载量。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提醒:“首先,所购商品与宣传不符,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是质量可能也比较差,甚至可能存在假货。第二,拼团通常是需要提前支付,拼团成功之后商家才会发货,可能会出现发货不及时的问题。第三,拼团的商品可能并非知名商家的产品,如果是大件商品、贵重商品对售后要求又比较高,那么售后服务可能难以保障。第四,拼团模式的渠道很多,有的采用的是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去分享平台链接,那么这种情况下安全性就难以得到保证,不排除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当用户点击之后,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甚至可能会遭受财产损失。”

  赵占领提醒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要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另外,消费者要谨防低价陷阱,低于市场价很多的商品要仔细甄别、谨慎购买,尽量选择大型、靠谱的平台进行拼购,尽量避免通过微商进行拼团,以防点击虚假的拼团链接。保留相关的商品页面与商家的沟通记录,还有付款记录等相关的证据,在收到货时首先检查产品是否完好,与宣传介绍是否一致,然后再签收。

  遇到不靠谱的拼团,是不是只能吃哑巴亏?对此,赵占领建议,事后救济会面临一些具体的维权困难,比如:民事途径维权,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最好还是事前预防,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