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打网约车上下班安全吗?车上有什么防疫措施?每位乘客下车后是否会消毒?网约车防疫安全标准昨天(3月31日)正式出台并实施。这一标准将网约车疫情防控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对网约车驾驶员安全防护、车辆消毒通风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疫情期间,许多离单位较远的人,为了避免使用人群密集的交通工具,往往会选择网约车。网约车内空间相对密闭,坐过车的乘客较多,司机每天接触的人也多,这让网约车防疫工作变得不容忽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疫情期间,一些网约车平台推出了安装防护膜、消毒等相关举措。但一些消费者仍然对于“打网约车上下班是否安全?网约车防疫措施是否到位?”等问题,心存疑虑。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更高效地规范网约车行业的运营和服务。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网约车防疫安全标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已于昨天正式出台并实施。

  网约车防疫安全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是否实用?记者就以上这些问题专访了《规范》起草者之一、中国城市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大松。他介绍,《规范》总结了多家平台公司的一线经验,也征求了政府管理部门主管和业界专家的意见,参与制定标准的各方都十分注重标准的落地性和实用性。

  顾大松说:“这是基于武汉在疫情防控中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经验,比如疫情期间网约车平台公司组织的应急保障车队、医护的免费接送车队,重点是湖北地区和武汉的经验。标准的起草人员主要也是企业里面的专业人士。另外一个很重要是标准的草稿出来以后,广泛征求了专家的意见,既有交通领域的,也有法律领域的,还有疾控中心的专家也提了很多意见,大部分都采纳了。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也得到一些专业机构的响应,像暨南大学的病原微生物研究院专门写了非常详细的专业建议,这些在我们的团标里面都得到了体现,甚至也有一线司机的经验总结。总体来讲,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科学的,具有操作性。”

  针对网约车驾驶员,《规范》明确建议:在疫情期间,驾驶员每日出车前、收车后应各测量1次体温;营运时应规范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并建议随车配备适量口罩(由公司配备),提供给未戴口罩乘客使用;营运时宜佩戴防护手套,高风险名单地区运营时宜佩戴护目镜、穿着防护服等。

  同时,根据运营区域的疫情管控要求,明确了对车上的驾驶员方向盘、安全带、空调出风口、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箱按钮等重点部位以及座套、座椅、脚垫、后备箱等重点区域的消毒要求。对此,顾大松介绍,网约车防疫实行分区分级管控,对疫情高风险区域,明确要求运营期间每隔4个小时要对整车进行消毒,每次接单后,都应对重点部位或重点区域进行消毒。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规范》中增加了利用大数据管理运营网约车的条文。顾大松表示,通过大数据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和公司不仅可以远程了解网约车的运营情况和消毒记录,也可以收集必要的疫情数据;乘客可以在乘车前、在被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乘坐后,扫码查看车辆消毒记录,无接触了解车辆和驾驶员信息,获得更为安心的服务,而且还有利于乘客反馈信息,监督网约车企业的防疫工作是否到位。

  顾大松说:“上车之前,手机客户端下单就会看到,接单之后会发信息过来,比如车辆的消毒情况、司机实际的体温监测情况,这样就形成了监督。上车是看司机的口罩佩戴情况。另外,分区域来看,我们对消毒频次的要求,有没有出现上一单刚接完,新乘客就上去了,中间没有消毒,这实际上就不符合规范里面提到的对频次的需求。乘客了解之后可以向平台公司进行反映。”

  顾大松还提到,这个团体标准的应用效果如何,还需各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发挥运营主体责任,目前参与编制标准的企业,滴滴出行、东风出行等都有很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疫情期间都在不断地强化车内防疫措施,希望其他平台也能尽快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几位乘客,对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基本上还是可以放心乘坐的。

  消费者1:打网约车上下班相对安全一点,车上有隔离布,自己觉得最安全的其实是上车的时候会闻到一股酒精味道,就说明车是消过毒的,坐着会比较踏实一点,标准指导正确防疫确实会让人更安心一点,我觉得要是再增加一项,乘客上车前量体温,感觉这样会更安全一点。

  消费者2:我打到的网约车里边,绝大部分前后排中间都会有一个塑料隔膜,车上也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感觉坐网约车只要自己把防护措施做好,整体上还是比较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