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们一起走过 | 小岗村,严家父子的四十年……

2018-12-29 14:18:00来源: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这里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1978年的寒冬之夜,
春的气息却从这里开始生发和蔓延,
希望的田野之上——“东方风来满眼春”。

1978……
2018!!!
40年间,小岗村振奋过,也失落过,
但是,以改革求振兴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两代人,接力,追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严宏昌、严余山父子,更是小岗村四千多名村民。

图为小岗村当年带领17户农民进行“大包干”改革的严宏昌

      1978年11月24日的深夜,在小岗村一间破草房里,生产队长严宏昌带着十七户农民,心怀忐忑地在一张字据上按下了红手印。

      协议书上写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图为当时按下红手印的当事人及当时的协议书

      分田到户的第二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了6.2万斤。从此,严宏昌一家再没出去要过饭。

      那时的严宏昌风华正茂,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小岗村“一朝跨过温饱线”,却一直未过富裕坎。

      严宏昌坐不住了,他认为,农业只能管吃饭,小岗要发展必须搞工业。已经年近七旬的严宏昌从来都是敢想敢干,几十年来,这个倔老头在村里办过多个企业,却一直未成功。

      他把希望寄托在长子严余山身上。

严宏昌和长子严余山在小岗村的地标前合影

      小岗村的故事开始续写……

这是严宏昌(左四)一家人在1980年拍摄的照片,
左一是严余山

      严余山长得和严宏昌很像,他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性格,也继承了父亲一直心心念念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严余山说,自己是不甘于在土里刨金的人。1992年,他南下打工,在东莞一家港资企业落下脚跟,从保安一直做到部门经理;1999年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经商。期间也有几次回乡创业,但始终没能成气候

严余山在小岗村率先把农产品放到了网上

      2014年,严余山再次回到小岗村,成为村党委委员,是小岗村选出来的新“18位带头人”之一,负责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这个45岁的中年男人,希望传承并创新“大包干”精神。他教村民们做电商、办企业,积极寻求农业以外的渠道来增加农民收入。

两代人,四十年,精神血脉未变!

      现在的小岗,已不同往日……

      5平方公里的小岗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小岗村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入股公司……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2018年2月,每位村民领到350元分红款,这在小岗村历史上是第一次。

老一辈的故事已成过去,
年轻一代的故事正在展开。
小岗不惑,未来可期……

编辑: 王晓辉

我们一起走过 | 小岗村,严家父子的四十年……

1978年的寒冬之夜,春的气息却从这里开始生发和蔓延,希望的田野之上——“东方风来满眼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