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家三口25年头一回团聚过元宵节

2019-02-19 11: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长沙2月19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唐小平 殷玮)2月19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长沙市湘芙嘉园小区的一户普通居民家中,80多平方米的新房布置得温馨雅致。一对父女准备好了一桌菜,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这家的主妇归来。

  这一家三口都是长沙客运段的职工,都在铁路线上跑车。爸爸叫袁光明,是永吉车队的一名列车值班员,妈妈叫林秋英,是京张车队的列车值班员。女儿叫袁雅娟,是高铁动车一队跑香港西九龙的列车员。

  直到20时许,刚跑完一趟临客列车的林秋英才匆匆赶回家。对于这一家人来说,今年是个少见的团圆年。女儿袁雅娟出生25年来,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在家里一起过了一个元宵节。

  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台历显得与众不同,上面对一家三口出乘、休班的日期分别作了标记。在3个人都休班的日子里,划着一个五角星。2月份,这样的五角星共5个。平时,他们一家三口6天才能碰到一次所有人都在家里。

  袁光明今年56岁,已经跑了40年车。他见证了铁路春运的发展变化,曾经跑过邵阳、岳阳、茶陵、北京、广州、石门、张家界等各条线的车。回想起过去跑春运的日子,袁光明无限感慨。他曾跑过“闷罐车”,身穿军大衣,戴着雷锋帽,一手提马灯,一手背楼梯,腰挎绳子。楼梯用来拦门,绳子用来绑楼梯,那时的人多得挤不开。

  袁光明在列车上负责为旅客补票。他说,过去查票难度大,旅客会躲在厕所里、座位下面。现在旅客都主动排队补票。

  为了照顾孩子,袁光明和妻子错开了出乘日期,20多年来,他们夫妻俩就从来没有在家里一起过年。有一年除夕,夫妻俩值乘不同的列车到了张家界车站,两人在不同的站台,互相对望几眼,然后各自继续出乘。

  在妻子林秋英的记忆里,春节鲜有和丈夫一起团聚的印象。“有一年大年三十,丈夫跑车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坐的一条凳子腿断了,整个人摔在地上,痛得不行,一个人坐在地上哭了许久,最后只能自己站起来擦干眼泪。”

  林秋英记得,在女儿2岁时,当时婆婆帮忙在家带人,除夕夫妻俩都要出乘。她就带着婆婆女儿一起上车过年,当时车班拍下的一张照片记录了23年前的那个除夕。

  林科英是个贤妻良母,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段“优秀党员”。林秋英今年7月份就要退休,今年春运是她参加的最后一个春运。大年初四早上出乘,林秋英4点多钟就起床,花了60多块钱打的赶到长沙站。林秋英也是列车值班员,负责为旅客补票,那一趟回乘跑怀化至广州北,她在车上共补了1万多块票款,忙得不亦乐乎。她说:“跑车很累。但能够让旅客平安回家过年,感觉工作有意义。”

  在今年25岁袁雅娟的印象中,过年过节爸爸妈妈就是不在家的。袁雅娟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爸爸休班,妈妈要跑车。于是爸爸带着她上了妈妈的车,一家三口在火车上包饺子过年。那次除夕的开心记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提起女儿,夫妻俩都很骄傲。袁雅娟大学毕业后,通过校园招聘,前年底被广铁集团录取,成为了长沙客运段的一名员工。去年9月,在全段的公开选拔中,她被挑选成为了香港西九龙车班的一名列车乘务员。

  今年是袁雅娟正式上班的第一个春运。大年初八晚上,她值乘一趟“红眼”高铁,回乘已是次日凌晨3时。头一次跑“红眼”高铁,对袁雅娟来说,算是经历了一次大考验。

  从小耳濡目染爸爸妈妈的工作,袁雅娟对成为一名列车员在心理上作好了充分准备。上班后,她发现服务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机械,过港列车对乘务员的服务要求更高。春运中,她为自己在工作能够帮助到旅客感到开心。

  这么多年,袁雅娟已经习惯了过年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她总是在外婆或奶奶家过年。今年春节对袁雅娟来说,是个意外之喜。因为节前加班,车队给自己调休两天,于是,非常难得的一家三口在家里团聚过了一个除夕,元宵节也破天荒地三个人可以在家里碰面。

  上班领工资了,袁雅娟给爸爸买了一个泡脚盒,给妈妈买了一个电动缝纫机作为新年礼物。袁雅娟的新年愿望是希望妈妈退休后,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

编辑: 郑睿

一家三口25年头一回团聚过元宵节

2月19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长沙市湘芙嘉园小区的一户普通居民家中,80多平方米的新房布置得温馨雅致。一对父女准备好了一桌菜,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这家的主妇归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