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油铺街的长沙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这里正在创排大型现代花鼓戏《蔡和森求学记》。该剧将于9月5日在长沙实验剧场与广大观众见面。

新民学会发“建党先声”蔡和森首提“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求学记》取材于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在法国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坐落着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这座2016年开馆的纪念馆是湖南省唯一自管、自有的海外红色纪念馆,见证了一群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湖湘青年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万里求索的革命豪情。

蔡和森,湖南双峰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成为同学,并结交为挚友。1918年4月,蔡和森与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这场会议正是在长沙河西岳麓山下的蔡和森家举行的。如今,新民学会旧址已成为长沙一处重要的红色地标,今年被中宣部命名为最新一批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观。

新民学会的78名成员中,有41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作出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被称为“建党先声”。新民学会成员的活动又分为两支,一支在国内,一支在国外。国外方面,蔡和森受学会委托,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希望寻找到救国救民的出路。1919年12月,蔡和森与妹妹蔡畅、母亲葛健豪、后来成为革命伴侣的向警予等人一道,从上海乘船赴法。在法国期间,蔡和森等新民学会成员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蔡和森还是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人。1920年9月,旅法的蔡和森给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信中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回信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还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蔡和森求学记》正是围绕这段历史创作的红色青春题材花鼓戏。全剧由《县衙告状》《报国无门》《寻求出路》《赴法艰难》《寻求真理》和尾声组成,其中第四场、第五场是剧情高潮——中国学子赴法寻道,面对各种困难、打击、压力,大家齐心协力,最后蔡和森寻找到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道路。

大咖云集打造“三精”佳作 花鼓戏首次融入诗朗诵

记者来到市花排练厅时,这里正紧张地进行着一到四场的细排。虽然开着空调,但导演、演员、乐队等几十号人挤在一起,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仍是酷热难当。扮演蔡和森的王勇,浑身湿透,天蓝色的上衣被染成了深蓝色。扮演向警予的赵月红,满头大汗。不过这些艰辛和剧中人物面临的困难一比,着实不算什么,正如剧中蔡和森的台词说的一样:“办法总比困难多。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我们是什么人啦?我们骨子里是耐得烦的、霸得蛮的湖南人。”大家热情高涨,全情投入,举手投足、低吟高歌都是戏。

该剧主演、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介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排《蔡和森求学记》意义非凡。他说:“值此百年之际,弘扬爱国精神。以蔡和森为代表的这群青年学子的奋斗史,教育激励当今的青年人勇于追梦、甘于奉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王勇表示,创排该剧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忘的党史学习教育,市花组织了演职人员实地探访蔡和森故居、研读相关著作,对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勇(右一)饰演蔡和森。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刘晓敏 摄影报道

《蔡和森求学记》主创阵容十分强大,编剧殷婷、导演何艺光、作曲暨指挥冯正和等都是省会文艺界的大咖,大家齐心协力,争取创作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佳作。何艺光告诉记者,《蔡和森求学记》是充满理想主义光芒的红色青春礼赞,他说:“我们排演这个题材,再现那段历史,表现这个人物,目的只有一个——让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重温那段艰辛岁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赵月红饰演向警予

在艺术上,《蔡和森求学记》有一大创举,这就是大量运用新诗,包括闻一多《死水》、顾城《一代人》、海子《以梦为马》、郭沫若《凤凰更生歌》、艾青《我爱这土地》、流沙河《理想》等。这些新诗点明每场戏的主题,以诗朗诵作为幕间转换。何艺光说,这样的形式在花鼓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既配合了剧情的发展,又极大地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据悉,《蔡和森求学记》9月首演后将继续打磨,参加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全媒体记者 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