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湖南省城镇数量快速增长,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镇人口快速集聚,城乡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迅速变化。在此过程中,城镇老旧小区的体量也在逐年增大。数据显示,全省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共2.01万个,涉及居民约260万户。

安居乐业,民心方安。2021年开始,湖南省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用5年左右时间,系统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硬件”升级了,湖南省一些地方开始下“绣花”软功夫,进一步探索城镇老旧小区的治理路径,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让小区居民真正“安居”。

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的“楼宇会”群众工作法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全新尝试。今年以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街道以党建促基层治理,以“楼宇会”群众工作法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已有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日前,央广网记者实地走访该街道多个老旧小区,探访这一工作法如何让基层焕发出新的活力。

央广网娄底5月10日消息 “和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城镇老旧小区往往‘百病丛生’。要治好这些‘病’,关键在于增强自身‘抵抗力’,激活内生动力。”连夜开完第二场“楼宇会”,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长青街道甘子冲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洁的嗓子已经沙哑。她告诉记者,参会的华达小区两个楼栋居民反映的四个问题很快可以得到解决,“群众心齐了,事就好办了”。

与她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小花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竹文。“‘楼宇会’让群众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少问题得以从根子上解决,邻里关系和睦了,社区干部的压力也轻了。”

长青街道小花社区涟邵矿务局小区“楼宇会”(央广网发 刘艳琼摄)

娄星区是娄底市主城区,长青街道老旧、老龄化小区和散居楼群小区多,居民在设施维修、矛盾调解、平安维护、环境治理、邻里照顾等方面有着迫切的、日渐增加的“微需求”,过去单纯依靠基层组织或市场力量的做法逐渐无法彻底、有效地解决和满足。

越难啃的骨头,越磨炼牙口。长青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在原有基础上推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下沉,创新推出“楼宇会”群众工作法,让社区搭台子、干部换位子、群众想法子,形成特有的“小区党建+物业+楼宇会”模式,变“管群众”为“群众管”,形成了“依托楼栋、立足群众、高度自治、共促和谐”的基层治理新思路。

“硬骨头”啃下来了

甘子冲社区是长青街道第一个尝试用“楼宇会”群众工作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社区。社区辖下有长青街道最大的老旧小区华达小区,也有最难啃的“硬骨头”华达农贸市场,群众诉求多元、矛盾突出,很多事儿“众口难调”。

改造中的华达小区(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华达小区是原娄底市华达机械厂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职工家属小区,最多时居住了2万余人。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华达农贸市场自发形成了。不算临时摊点,市场内大大小小的商铺就有100多个,一度是当地人员流动量最大的农贸市场。

2010年,企业政策性破产倒闭后,小区成了弃管小区。82个楼栋、3400余户居民的管理本就不是一件易事,最让社区“头疼”的是,农贸市场没有了管理主体,私屠滥宰、乱摆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几名原企业职工自发组成的管理队伍,也因约束力有限而处于尴尬境地。

“市里有规定,不允许在农贸市场里宰杀活禽。我们看到了会及时制止,效果时好时坏。有关部门也多次进行联合执法,一直无法彻底解决。”一名市场管理人员说。

问题不解决,苦的是市场上面几栋楼的住户。居民老杨现在回想起之前的情形还心有余悸:“鸡毛满天飞,血水满地流,蚊虫嗡嗡叫,到处臭烘烘,一年到头压根不敢开窗户。”

不堪其苦的居民多次找到社区居委会,请求尽快解决问题。但社区和相关部门多次努力,收效甚微。

怎么办?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

“我们主动提出,第一场‘楼宇会’由甘子冲社区来开。”马洁说,至于谁来开、怎么开、开到什么程度,她当时心里都没底。

“楼宇会”上,居民通过“吐槽”查摆问题(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在得到娄星区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后,甘子冲社区确定了整体思路:社区负责“搭台子”,群众来唱主角。由社区党员、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先期收集民意,社区负责协调居民、物业、业委会和相关部门人员参会,再由居民自发推选出群众信服、组织信任、号召力强、有责任心的人来主持会议,通过“三会一诊”(即“吐槽会”“诸葛会”“联欢会”“诊难题”)的方式,让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现场了解民情,共同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形成解决办法。

根据先期收集的民意,1月14日晚,甘子冲社区组织离市场最近的东四栋、D1栋50名居民代表召开了第一场“楼宇会”。“吐槽会”上,居民群众就市场环境、安全管理等畅所欲言,尽情“吐槽”。社区工作人员将大家的意见整理汇总后,群众现场票选出当前最急切的一两个问题,在“诸葛会”上围绕如何根治征求大家意见,共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小区居民正在投票(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马洁说,当时居民代表提了四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涉及消防安全、市场管理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但华达农贸市场屠宰(鸡、鸭、狗、羊)造成环境、噪声等污染的问题得票最高。第二天,在居民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下,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直至记者采访时,均未发现反弹。

“即使有个别群众事先不赞成,在会上也明白了利弊、统一了思想。会后大家互相监督,既监督问题整改进度,又监督问题整改后是否反弹。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马洁表示。

尝到了“甜头”后,甘子冲社区的第二场、第三场“楼宇会”又开了起来。西8栋、西12栋居民及商铺代表分别在两次会上提出垃圾桶摆放、下水道堵塞、餐饮店油烟排放、楼道间卫生清扫等问题,也很快得以解决。

从“管群众”到“群众管”

同样是职工家属小区,长青街道小花社区涟邵矿务局小区的物业管理和群众基础较好。可即便是这样,也有一些问题让社区干部感觉“压力山大”。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涟邵矿务局小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龄化小区,住户70%以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80岁以上老人有40来个,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10多个。“长寿小区”美誉背后,安全管理责任更重、难度更大。

人口老龄化是城镇老旧小区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这是我们社区唯一一个有多余停车位的小区,因为老人喜欢骑电动车出行。在这种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往往成问题。多年来,在多次下大力气整改的情况下,飞线充电现象仍旧突出。”小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周坦说。

飞线充电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春节期间,有人把车放在一楼充电,没多久就短路起了火。多亏一个孩子看见,自己跑回家取了灭火器把火扑灭了。”居民陈威雄说,“直到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原本不理解、不配合的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件事在居民心里敲响了警钟。2月11日,涟邵矿务局小区的“楼宇会”召开,20个楼栋的居民代表悉数参加,商量并同意通过安装充电桩的方式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物业公司很快联系好了一家智能充电系统服务商,在1个月内完成充电桩的安装并投入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小区内已经安装了3处全新的智能充电桩,每个充电桩可同时满足10台电动车的充电需求,一旁的墙上,操作指南、收费标准、安全管理和卫生管理须知等一应俱全。

涟邵矿务局小区第一批智能充电桩已经投入使用(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居民可直接扫码充值进行充电,充电完成自动断电。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的,还可以购买充电卡刷卡充电。”居民宋玉辉说,很多居民原来是涟邵矿务局的职工,在小区住了半辈子,对这次“楼宇会”感受很深,“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大家团结起来,以主人翁的精神一心做成一件事。”

“楼宇会”带动了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一些问题不需要“上会”,在“苗头”就解决了。3月初,有人发现小区内一处护坡有松动迹象,就直接反映给网格员和物业,没两天护坡就修葺一新。

小花社区有4个生活小区,常住人口8000多,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区环境卫生、安全两个方面。“‘楼宇会’群众工作法,就是把原来居民向社区反映的、要求居委会解决的问题交给居民,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问题。”刘竹文表示,群众做起了解决问题的“主人”,社区干部换了“位子”,配合群众做好相关服务、协调工作,“干部压力减轻了不少,社区综合治理效能也增强了。”

“楼宇会”群众工作法实施仅5个月,在最基础的楼栋单元,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就形成了处理闭环。长青街道党工委书记卿月华告诉记者,截至记者发稿前,长青街道10个社区全部召开了“楼宇会”,共有43个楼栋、114家商铺、450多名居民群众参与,共解决了22个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长青街道党工委书记卿月华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楼宇会”群众工作法得到了娄星区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开始按“小区党建+物业+楼宇会”模式在全区推行。

因个别居民认为安装电梯会影响自家通风采光等原因而反对施工,娄星区乐坪街道贤童社区内,娄底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南栋加装电梯工程曾停工几个月。党员多次与个别居民单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诉求后,向社区反映实际情况。“楼宇会”上,党员们与社区邀请区住建局和乐坪街道相关负责人与居民面对面,对反对住户提出的意见进行技术解答及政策解读,最终取得这部分住户的同意,居民实现了“电梯梦”。

街心社区辖区内市人大、政协机关大院33栋3单元住户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3月31日上午,社区把乐坪街道物管办、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驻点干部、业主代表拉到一起,召开33栋电梯加装“楼宇会”,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公转”带动“自转” “共治”走向“善治”

“城镇老旧小区与农村不同,小区居民诉求更多元。不少老旧小区在企业改制后失管、失修、失养,加上可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居民心里难免有落差,缺乏归属感。”长青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廖元媛说,“‘楼宇会’就是要让这些群众找回归属感、党员找回存在感。”

据了解,“楼宇会”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以政策宣传和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小区、楼栋为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由社区牵头指导,建立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在小区楼栋中搭建党支部引领,居民、物业、业主委员会等主体共同参与、民主协商、议事解难题的平台。

网格“走进”楼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楼宇会”不拘场所、不限时间、不定内容,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真正搭建起“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的实践载体。在网格化的基础上,“楼宇会”将治理与服务进一步下沉下探,服务范围越来越细、服务触角越伸越长,与居民群众的距离也贴得更近。

“楼宇会”会前,由居民群众自发推选出主持人,可以是党支部书记、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在“楼宇会”上,无论是对小区环境、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等情况的“吐槽”,还是对文化活动、精神生活等的追求,居民群众都可以畅所欲言,讲真话、说不足,提意见、解难题,大家面对面、心贴心,现场了解民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就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楼宇会”不分级别等次,不是“一言堂”,通过“三会一诊”实现群众之间、干群之间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其中,“吐槽会”汇集民意,“诸葛会”汇聚民智,“联欢会”汇享民乐,“诊难题”解决民忧,避免同类问题再出现。

工作中的基层党员志愿者(央广网记者 唐丽丽摄)

“公转”带动“自转”。“楼宇会”着力提高居民对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居民群众归属感,最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基层治理效能。尤其在发挥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要求党员在小区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必须参加本楼栋召开的“楼宇会”,真正让在职党员在小区脱下“隐身衣”,穿上“工作服”。

同时,娄星区围绕“楼宇会”群众反映的主要诉求和问题,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挖掘各地“楼宇会”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楼宇会”的“后半篇文章”。

卿月华告诉记者,长青街道将在年底对各社区“楼宇会”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评出10个优秀“楼宇会”,给予一定奖励。优秀“楼宇会”所在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将被评为当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每个小区党支部发言或提供会议场地次数最多者,将分别授予“金牌发言人”和“最佳组织奖”荣誉、颁发荣誉证书,并在社区制作风采展,同时还可通过抽签方式获得问题解决的优先权,确保“楼宇会”群众工作法长期见效。

城镇老旧小区治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面镜子,体现的是最直接的民生福祉。长青街道在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推动,满足群众需求,共绘出了老旧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同心圆”。

策划/监制:张志诚

记者:唐丽丽

视频:唐丽丽

编辑:欧峰

编辑:欧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