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徐锦博 通讯员侯西子)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23日,记者从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武汉市人社局了解到,武汉首批1520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正在陆续发放,82位补报人员经核实后发放。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曾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下述对象中符合条件的人员: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

  ——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健在的医务、铁道、运输、翻译人员,参加停战谈判等工作的人员,民兵、民工,新闻记者、作家、摄影等人员。

  ——1953年7月停战后至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期间,在朝鲜帮助恢复生产建设的、健在的人员。

  2020年1月1日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 抗美援朝女战士王友岚与抗疫医生分享荣誉

  “保家卫国,我们不怕牺牲”

  10月22日上午,武汉市第四医院的病房里上演温情一幕。84岁的抗美援朝女战士王友岚,在病房里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老英雄手捧这枚珍贵的纪念章,与精心照料自己的医护人员分享这份荣誉。照顾老人的几位医护人员,也是英雄。他们在抗疫期间,冲锋一线。

  武汉市第四医院全科医学科胡显锋医生刚查完房,就被在此住院的王友岚奶奶叫去了病房。王奶奶今年84岁,前不久因为身体不适来住院治疗,胡显锋正是她的管床医生。“奶奶您是有哪里不舒服了?”没想到,老人喜笑颜开地掏出一枚亮闪闪的徽章,兴致勃勃地向他“炫耀”起来,还拿出水果请他和同事们一起品尝。胡显锋定睛一看,这是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当天早上由工作人员专程送来医院,交到王奶奶手中的。

  记者在病房里见到了王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王奶奶依然精神矍铄,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她不仅拿出精心收藏的纪念章展示,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王奶奶回忆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作为文艺兵随志愿军进入朝鲜,本职是歌颂和记录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随着战斗的深入,她和战友们也担负起了治疗和照顾伤员、押送战俘、站岗放哨一类的工作。

  “记得当时敌机来空袭投弹的时候,飞得特别低,我们每次都要躲进防空洞里去。虽然当时我和战友们年纪小,但是我们都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勇气。”王奶奶说,虽然没有上前线战斗,但她和其他年轻的女兵也都配了枪。“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把缴获的卡宾枪,还有三枚手榴弹。”

  因为表现突出,王奶奶还曾荣获过三等功。当年获得的勋章,她都精心收藏在一个小布包里,时不时拿出来观看一番。再次讲述起那段“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日子,她的眼中放出光彩,仿佛回到了那段战场上的青春岁月。“拿到这枚纪念章,我很开心也非常激动,有国家的关心和医护人员的照顾,我过得很幸福。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希望年轻人要牢记历史,和平来之不易。”

  照顾老人的胡显锋医生是武汉市的第一批抗疫先锋。他第一时间就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东区ICU战疫,在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统一收治在西区以后,他又来到急诊发热门诊支援,继续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胡显锋告诉记者,他们此前知道王奶奶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但还没有听她详细说过自己的经历。听到王奶奶回忆起当年的故事,他和同事们感佩不已,争相与老人合影留念。“当年她和战友们保家卫国,我们一定尽己所能,照顾她安享晚年,也祝愿她健康长寿。”

  ■ 定居河南的老英雄程学贵收到武汉送来的纪念章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

  23日上午,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宋庄护应村,85岁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老战士程学贵佩戴着自己一天前收到的纪念章,激动地收看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直播。

  一天前,武汉市武昌区司法局党建工作科刘宏伟和白沙洲司法所所长张杰奔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给程学贵送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出发前,武昌区司法局局长龙洁特地手写了一封慰问信,反复交代刘宏伟,一定要亲手把纪念章和信交给老人。

  22日下午4时30分,刘宏伟和张杰一进村口,远远就看到老人早早等在村口迎接他们。在程学贵家中,他们看到,老人的书桌上摆放着毛泽东铜像,书房里整齐摆放着数十本“红色书籍”,墙面上挂着村民自发送来的“惠泽桑梓”牌匾。老人的亲人解释,多年来,程学贵一直为村里捐款捐物,深受村民尊敬。

  程学贵退休前是武汉市武昌区司法局局长,曾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1951年,程学贵在河南老家正式参军,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0师598团的一名战士。他说,回望70年前的这场伟大斗争,作战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入朝作战时,自己年纪尚小,始终紧随大部队向前挺进,当时条件非常艰苦。

  据老人回忆,他随部队抵达朝鲜后,走了一个多月才和大部队会合。当时,大雪纷飞,地上积雪很厚,夜间行军非常艰难,一不留神就会摔倒。

  “我们到达驻地后,受到老战士的热烈欢迎。虽然他们刚从前线回来,但是驻地整理得非常干净。”程学贵说,上战场之前,他们先学习了枪械操作和射击知识,还进行了实战射击。

  1953年7月的一天晚上,程学贵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到敌军前沿阵地的山坡上进行潜伏,准备攻击敌军阵地。他们潜伏了5个多小时,整个部队都没有被敌人发现。

  第二天早上4时左右,我军发起进攻。这时一颗炮弹落在附近,程学贵被炮弹炸起的烟土掀翻摔倒。尽管如此,他和战友们仍然奋勇前进。很快,他所在的部队占领了敌军的一个阵地。在选择炮位、准备抗击敌军时,程学贵和战友误入敌军铁丝网中,被地堡中敌军残留的手榴弹炸伤。程学贵将战友背出铁丝网后,才发现自己的腿也负伤了。

  程学贵回忆:“我有几处负伤,被雨淋过后伤口很痛,左腿已不能走路。”

  70年过去,看到祖国变得这么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老人非常骄傲和自豪。“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程学贵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战士舍生忘死换来的,希望后人能将抗美援朝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 接过纪念章老战士陈金堂开心得合不拢嘴

  “纪念章意义重大,和平的环境也不能忘记备战”

  “老英雄,我们来给您送纪念章啦!”22日上午10时许,接过武汉市军休五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87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陈金堂开心得合不拢嘴。

  1949年8月,16岁的陈金堂参加革命大学,2个多月后,他和同学进入湖北省军区参谋队训练,后来被编入湖北省军区炮兵营。“就在蛇山的红树林里训练,当时大家都比较小。”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炮兵师,陈金堂随部队来到东北,成为炮10师32团一名战士,部队在那里开展大生产。“那天很突然,黄豆都还没割完。”陈金堂说,1951年3月,大部队接到了赴朝鲜作战的命令,战友们通过浮桥跨过了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遏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1951年4月,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为敌人进占三八线以后,仍要继续北进,为夺取主动权,会议决定在敌登陆之前实施战役反击,即第五次战役。1951年5月27日,铁原阻击战打响,这也是陈金堂入朝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

  “一般说隔山打炮,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我们的野炮直接对着敌阵地轰。”陈金堂回忆,为了对抗敌人的火力,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野炮被推到了山顶,炮口直接瞄准敌阵地猛烈攻击。多日的激烈战斗后,敌人被打溃,他看到了被俘虏的美国兵。“他们个子很高,但是看着很狼狈,被俘虏的时候倒背着枪。”

  “这个纪念章设计得很有寓意,国家很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这么高规格颁发,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战士。”拿着送来的纪念章,陈金堂走近阳台,眯着眼反复看着纪念章的图案。陈金堂说,看到纪念章中间的志愿军形象,自己想到了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烧起来就是扑不灭,眼看着就要烧死了。”陈金堂记得,有次在阵地上为了保护战友,通讯员王永炽被敌人扔下的凝固汽油弹燃起的大火烧上了身,看到他痛苦地在地上打滚,大家赶紧拿起铲子往他身上铲土,试图灭掉大火,可是火就是扑不灭,王永炽后来在大火中牺牲。

  “纪念章上志愿军的形象是拿着钢枪的,这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陈金堂说,颁发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意义重大,和平的环境也不能忘记备战。

  ■ 老战士叶之成手捧纪念章想起牺牲的战友潸然泪下

  “国家没有忘记我,我也会时刻记住我的责任”

  94岁的叶之成是军休五中心年龄最大的抗美援朝老战士。22日下午,武汉市军休五中心召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身着军装、拿到纪念章的叶老格外精神,他说:“我真的特别高兴,这是我一生的骄傲。”

  叶之成曾在1949年的衡宝战役中被飞机轰炸炸伤了腿、手臂、耳朵和头,腿上和头上至今留下深深的伤疤,耳朵听力不好,采访过程中,记者只能贴近叶老耳边大声询问,他才缓缓点点头,所以他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大。他告诉记者,当年是很多战友一路背着他才让他活了下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叶之成因伤病没能参加,但是他的很多亲密战友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提及战友,叶老几度哽咽几度落泪,94岁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侧着脸,偷偷用手捂住脸颊,抹去眼角泪水,他慢慢说不出话来,也好像是在和自己对话:“我不能提他们……我心里不舒服……”

  叶之成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6年,他跟随部队来到朝鲜,和战友们一起帮助朝鲜老百姓耕地、生产、采茶、建楼。他还记得平壤很多楼是志愿军帮助建设的。老人说:“朝鲜的老百姓非常热情,我们都成了朋友。”

  叶老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儿孙,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他说:“抗美援朝战争确实很艰难,但我们国家走过来了,这就是抗美援朝的精神,证明了中国人始终是打不倒的,了不起的”。

  在采访最后,叶老再次认真地告诉记者:“我是1948年8月24日入党的,72年党龄。我是老战士,也是党员,国家没有忘记我,我也会时刻记住我的责任。”

  (长江日报记者李丽 耿珊珊 徐锦博 徐丹 通讯员杨京 胡显锋 熊平 闻铁军 李秋静 统筹:秦杰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