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武汉市召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新闻发布会,公布该市共有农贸市场425家,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其中,318家实施改造升级,107家因不符合城市规划、不具备改造条件而实施关停转向。

  此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按照3个标准实施。1.0市场标准是基础标准,要求农贸市场在软硬件及管理方面,全面对标商务部标准。2.0市场标准聚焦打造智慧化农贸市场,是在满足1.0标准的基础上,在智慧化、公益性及个性化发展上有所突破。3.0市场标准瞄准现代商超化农贸市场,重点建立超市化运营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务。

  实施改造的318家农贸市场中,3.0标准的现代商超化农贸市场有19家、2.0标准的智慧化农贸市场达143家,这两类市场占改造总数的50.94%;中心城区两类市场占比达71.51%。初步形成智能支付、交易溯源、计量管理、价格监测为一体的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

  老菜场成了网红“打卡”地

  “改造升级后,买个菜像进了超市,逛得舒心、买得放心。”10月19日9时,家住江岸区花惠社区的李婆婆走进惠济菜市场,看着整洁的摊位、清爽的环境,忍不住称赞。

  惠济菜市场建于1956年,经营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有26户商户,分为蔬菜区、水产区、鲜肉区、快餐区、干货区等。经过两个月的施工,该农贸市场9月初完成升级,成为2.0标准的智慧化市场。

  “以前来这买菜,垃圾桶就放在过道边,一到夏天,容易滋生蚊虫,不太卫生。”如今再走进这家菜场,李婆婆看到,菜场专门配建了垃圾房,集中收纳垃圾桶,菜场内的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在水产区,经营户徐志强正忙着给顾客称多宝鱼。“以前,水产区就是几个大水池,鱼可不好养。”徐志强说,水产区也迎来升级,装了空调和循环水系统,适宜的低温让摊位上的鱼,存活率提升不少。“原来只敢卖淡水鱼,现在硬件升级了,我进了不少海鲜,回头客更多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菜市场内逛了1个多小时,没闻到明显的异味。惠济菜市场副经理纪大瑞说,该农贸市场加装了新风系统,时刻不停地换气。还新建了肉品冷库和蔬菜冷库,供商户使用。

  记者探访发现,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气质”大幅提升。百步亭生鲜市场专设了休闲区,放置有桌椅和景观墙,并设有“共享厨房”,可提供菜品代加工服务。由宏祥路生鲜市场改造成的沙湖边市集,二楼开起咖啡店和直播间,吸引不少90后、00后慕名“打卡”。

  环境变美了,菜价依然亲民。在惠济菜市场,记者看到,黄瓜和苦瓜都是每斤5元,南瓜每斤3元。

  智慧化监管平台逐步覆盖

  在惠济菜市场,记者留意到,每个摊位都设置了电子屏,上面滚动显示着摊主姓名、联系方式、当日菜价、营业执照等信息。显示屏与摊位的电子秤连通,顾客购买的食材称重时,价格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屏上。

  与超市购物类似,顾客购买菜品后,电子秤将打印包含商品信息、摊位信息的电子小票,顾客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商品的产地、抽检结果、进货渠道等信息。

  该农贸市场还专设农残检测室,对每日进场的果蔬生鲜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及时在市场内公示。

  “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可不仅体现在这些显而易见的地方。”江岸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正打造覆盖农贸市场、市场监管所和区市场监管局的智慧化监管平台。依托电子秤收集的消费数据在系统后台汇总,通过大数据分析,江岸区市场监管局可以及时掌握消费热点市场,合理分配监管力量。

  废水废渣不再直排

  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除了提升市民的购物体验,优化了监管效果,对周边环境也更加友好。

  在惠济路菜市场,地下排水管网全面进行改造升级,排水管网全部接入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在百步亭生鲜市场,专门配建了废水废渣处理间,这里不仅有废水处理设备,还增设了垃圾处理机。保洁人员将菜场内烂菜叶、动物内脏等废渣收集后送入垃圾处理机,部分制成有机肥。无法处理的部分则经过脱水、粉碎、烘干后变成干渣,方便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