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示了民警背起发热老人送医的照片。

  

  现场展示了医护人员精心救治新冠肺炎患儿。

  

  “医患同看夕阳”的照片被网友誉为“2020年最治愈瞬间”。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现场展示了蒋文强在医院给自己设置的“大连小伙”工位。

  

  援汉医生姚玉学在防护服上写着“我在武汉等你”。6个月后,儿子姚可考上武大,实现“父子之约”。

  

  现场热闹非凡的户部巷场景引人注目。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王春岚 李杏 摄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湖北和武汉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和决战决胜之地。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开展。

  此次展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展览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为主题,集中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的伟大历程,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展览包括序篇、尾厅和“运筹帷幄、掌舵领航”“生死阻击、艰苦卓绝”“英雄城市、英雄人民”“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疫后重振、浴火重生”“团结协作、命运与共”等6个主题内容展区,共21个单元。

  展览的展线长1445米,展出照片1100余张、实物展品1000余件(套)、视频45个,设计大型场景33处,互动项目18处,各类展览要素总计超过6000项。展览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辅以互联网+、VR、AR等手段,精心设计制作了“ICU病房”“火神山医院建设”“方舱医院”“小区封控”“居家战疫”“逆行出征”等大型场景和“为烈士献花”“感受防护服”“援鄂医疗人员名单查询”“艺术口罩赠送”等互动环节,配合光线设计、音效设置,营造立体展陈空间。

  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不论你是患者医者,是民警志愿者,或是其他身份,大家共同为之付出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力量,英雄人民的坚强,英雄城市的重振。14日,记者在探馆时撷取了其中6张照片,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都因为我们共同的经历而感同身受。

  ■ 无畏 85后民警不顾风险背起发热老人送医

  “那一刻,我根本没想过危不危险,只想帮助病患再快一点点,能赶到医院及时救治。”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新村街派出所副所长邵玉春转送病患87人次,救助群众53人次,面对行动不便的疑似患者,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老人背下楼,用警车送医,这张照片打动了众多网友。

  1月21日,接到警队传来的“一级勤务”指令,时任大智街派出所刑侦民警的邵玉春和专程从老家来陪他过年的父母分别,协助社区转运“四类人员”。

  1月30日下午,邵玉春和大智街派出所所长刘远杰、辅警姚金龙正在社区里等候一名疑似病患,准备将其送医隔离。

  “快来帮帮忙啊!”一句带着哭腔的呼救声从小区一楼栋传来,3人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循声而去,见到一位戴着口罩的老先生瘫坐在地,呼吸困难,一步也挪不动,身旁的老伴急得掉泪。原来,老先生咳嗽发烧几天,打算去医院看病,但刚出家门,就瘫在了地上。

  邵玉春蹲下身子,在同事的帮助下,背起老人。由于老人已经半昏迷,邵玉春身着的防护服很滑,老人身体一直往下坠,每走几步,邵玉春必须停一停,再往上托一托。就这样一步步挪下楼,送上转运车,不过几百米的路程,走了十几分钟。

  邵玉春背人送医的视频被拍下来后,数千万网友为他奋不顾身救人的行为点赞。邵玉春被湖北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2月底,调任新村街派出所副所长。邵玉春说,每个人民警察在入警时,都曾庄重许下“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的誓言。“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愿和千千万万战友一道,以生命赴使命,以大爱护人民,幸福千万家。”

  ■ 泪目 “医患同看夕阳”感动无数网友

  白发苍苍的新冠肺炎患者躺在病床上,在医生的陪伴下,欣赏久违的夕阳。而另一侧的照片上,患者已康复,坐在轮椅上和医生一起看夕阳。

  照片的主角分别是武汉市民王欣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王欣当时87岁,刘凯27岁,两人相差60岁。

  今年2月,王欣患上新冠肺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住院。3月5日,他已住院近一个月。刘凯护送老人去做CT检查,途中,两人停下来欣赏久违的落日。

  “您觉得怎么样?”“夕阳蛮好!”他们双双举手指向夕阳的瞬间,被同在医院服务的志愿者甘俊超用手机抓拍到。

  这张“看夕阳”的照片,曾感动无数网友。有网友感慨,在特殊时期,“看夕阳”的照片照亮了大家阴霾多日的心。这张照片此后被网友誉为“2020年最治愈瞬间”。

  4月9日,王欣老人康复出院。在医院,老人高兴地唱起了歌,紧紧拥抱救治他的医护人员。

  今年医师节前夕,家人特意为老人拍摄了一段视频,演奏小提琴曲《拉德斯基进行曲》作为礼物,感谢患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护人员对他的精心照顾。

  9月4日,刘凯医生来汉,两人再度重逢,并在照片拍摄地重现了半年前欣赏落日余晖的温馨一幕,“陪你看夕阳,人间很值得”。

  ■ 温暖 大连小伙误入武汉成志愿者

  90后小伙蒋文强误入高铁车厢,阴差阳错,滞留武汉后,他成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里的一名志愿者。因为是辽宁大连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连”。蒋文强的经历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的“汉囧”,上演了一幕抗击疫情的“温暖剧情”。

  2月15日,蒋文强本想去长沙,结果,阴差阳错留在了武汉。下车后,蒋文强发现高铁站不再售票,举目无亲的他打不到车,也住不了酒店。于是,他上网搜索想找志愿者来帮助自己,却被一则“包吃包住招聘志愿者”的信息吸引,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在护士们的鼓励帮助下,蒋文强逐渐习惯了隔离病区里的工作,克服了害怕恐惧的情绪。后来,他发现出院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患者的状态也越来越好,自己在隔离病区的工作越来越娴熟,更是放下了心里的防备。

  蒋文强特意给自己在走廊里设置了一个“大连小伙”工位,医护人员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可以到这里找他。慢慢地,大家都和“大连”熟悉起来。最开始,他只是简单写了“大连小伙等候处”等字样,后来,其他医护人员在纸上添上了很多有爱的图案,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3月30日,离开武汉返回大连时,蒋文强许下心愿“等有机会再回武汉看看”。今年9月,蒋文强回到这座他拼过命的城市,登黄鹤楼、游东湖,感受复苏后的大武汉,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重逢,医院还为蒋文强送上了“致敬英雄”的纪念牌和证书,这一次,大家的笑容更灿烂了。

  ■ 幸运 出生30小时就被确诊的患儿治愈了

  温箱里,患儿吸着氧气,沉沉地睡着;温箱外,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着口罩和护目镜,给孩子作检查。小生命经受病魔袭击,令人格外揪心。

  值得开心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出生仅30小时就被确诊、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最终治愈了!

  这名新生儿出生于2月2日,母亲是新冠肺炎患者。小患者确诊后被转运到新冠肺炎患儿定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救治。

  当时,这名新生儿虽然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但有呼吸急促症状,胸片有肺部感染表现,肝功能稍有异常。医护人员迅速进行对症支持治疗,24小时监护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不放过任何一点病情变化。经过精心救治,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小患儿因为全家感染,父母在外院隔离治疗,孩子只能独自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隔离治疗。这些孩子小的才两三个月大,大的也只有十多岁。为让孩子们尽量保持正常生活、幼小的心灵不留创伤,医生和护士们当起“临时父母”,给小婴儿喂奶、换尿布、哄他们玩,陪大孩子聊天、画画、上网课,还辅导他们写作业、组织做广播体操。

  战疫期间,这家定点救治医院共救治了779名确诊和疑似新冠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 感动 父亲在汉战疫儿子努力考上武大

  在“疫后重振,浴火重生”展区,记者看到武汉大学2020级新生姚可和父亲姚玉学的一组照片。

  照片右侧,是援汉医生姚玉学穿着防护服的背影,防护服上写着“儿子,我在武汉等你”。左侧,是父子俩在武汉大学牌坊下笑着合影。照片摄于9月11日,当天,姚玉学送儿子姚可前往武汉大学报到,6个多月前,两人定下“父子之约”。

  2月20日,姚玉学作为安徽省第七批、宣城市第五批援汉医疗队队员,随队友出征,支援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在正式入驻前一晚,他写下2000字家书,寄语儿子:“我在这里等你,希望你能更加刻苦考到武汉来,听说武大的樱花很美,我想等你来。”入驻病区后,姚玉学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一句话:“儿子,我在武汉等你。”

  “他说在武汉等我,我不能给他丢脸,一定要考上。”姚可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此,姚可憋着一股劲,默默努力。高考时,姚可如愿考上武汉大学,以660分的高分被武大测绘专业录取,实现“父子之约”。

  姚玉学表示,想让儿子来武汉上大学,是想让儿子感受这座英雄之城的不屈不挠。“希望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好。”

  ■ 振奋 户部巷人潮涌动熟悉的武汉回来了

  人群在美食摊前徘徊、市民坐在板凳上过早……展览现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户部巷场景引人注目。

  5月1日,停止营业3个多月的户部巷迎来开街,“好吃佬”纷至沓来,熟悉的画面重现。

  6月初,不少外地游客来汉,19岁的小李6月2日到武汉,6月3日便直奔户部巷。他说:“来武汉,大家都告诉我要看看黄鹤楼、逛逛户部巷。”同日,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韩在店里打包了多盒樱花饼,“当作来武汉的伴手礼带回老家给朋友”。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户部巷商圈和江汉路商圈跻身全国消费最火爆商圈。丰富多样的武汉“老字号”美食小吃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品尝、打卡。10月2日,进入户部巷内的游客近1.4万人次。有网友恋恋不舍:“下次还要来!”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王春岚 李杏

  展览现场,一组真人模型还原了解放军战士逆行出征武汉的感人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展区用一比一的人物原型还原医疗队的集体形象。 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全息电影再现ICU救治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摄

  还原方舱医院高考学生备考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将在武汉客厅开展。整个展览分为6个主题内容展区,共展出照片1100余张,实物展品1000余件(套)、视频45个……14日,长江日报记者探馆揭秘展览亮点。

  ■ 全息“电影” 重现ICU病房紧急抢救

  76、64、52……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机器报警,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医生推着推车匆匆赶到病床边。

  “颈动脉搏动已经没有了,先推肾上腺素……再用上肌松药物!”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展开。

  医生一边有条不紊地用药、做胸外按压,一边鼓励患者:“千万坚持住……五分钟之内结束,好不好?”

  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医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你活过来了,不容易!”

  抗疫展览现场专门设置一处全息幻影场景,以“插管小分队”的故事为原型,展示了医务人员在ICU病房救治患者的故事。

  新冠疫情中,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衰竭,伴随顽固性低氧血症,面临生命威胁,医务人员需要近距离与死神展开直接较量。如今,通过全息“电影”,观众也能近距离感受这一紧张时刻。

  ■ “方舱医院” 还原高考女孩备考场景

  铁架床、热水瓶、脸盆、毛巾,这些简单的生活用品,陪伴轻症患者度过了方舱医院的生活。抗疫展现场,特意还原了方舱医院的情景。在角落的一张床边,还摆放了一张课桌,上面是厚厚的复习资料。这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位女孩的真实生活场景——她在隔离观察期间坚持备战高考。

  像她一样,住在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都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还收藏了“方舱漫画小姐姐”黎婧创作的《2020武汉日记》抗疫漫画集、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方舱医院带领病友跳绣球舞时使用的中药绣球等物品。

  ■ 集体首秀 援鄂医疗队同台亮相

  在“八方支援、共克时艰”展区,有专门为援鄂医疗队设计的一个展台,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江西省援鄂医疗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医疗队等数十面援鄂医疗队的队旗在展厅上空飘扬。在这些珍贵的队旗上,还有曾逆行出征武汉的医护人员们的亲笔签名“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等字样。

  此外,展区还用一比一的人物原型还原了医疗队的集体形象,犹如“真人”再现。记者看到,他们身着防护服,戴有防护面罩,上面同样签有医疗队队员们的名字,代表着4万多名火线集结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也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于荆楚大地。

  ■ “真人”再现 解放军战士逆行出征现场

  展览现场,一组真人模型还原了解放军战士逆行出征武汉的感人场景。人民子弟兵在危急时刻星夜驰援武汉,神兵天降,誓死不退。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位解放军战士的真人模型十分逼真,身着制服、背上背包,“若有战,召必至!”的口号宛在耳畔。

  ■ 除夕之夜,三军将士闻令而动,紧急出征。

  长江日报曾在除夕夜直击解放军战士逆行出征现场,当晚,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海军军医大学(上海)以及三所军医大附属医院抽调的约450名军医、多支广州医疗救援队迅速集结,驰援武汉,抗击疫情。

  在抗击疫情中,人民解放军最先来、最后走,勇挑重担、敢打硬仗,鏖战火神山医院等多个重要战场,成为疫情防控的先锋队、尖刀班。联勤保障部队争分夺秒多批次输送防疫物资,全力支持地方抗疫斗争,书写了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崭新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真情大爱。

  ■ 烟火武汉 多重场景复刻城市繁华

  展览第五展区实景复刻了武汉重振场景,从武汉三大火车站恢复运营到户部巷开街;从黄鹤楼公园开园到电影院开放;从企业复工复产到高校复课……展览通过沉浸式体验、图片和视频,让人真实感受武汉的人气及经济活力。

  观众在展区现场,可真实观赏到户部巷的人间烟火。百米长的街道,络绎不绝的顾客……让人置身其中,感受“汉味小吃第一街”的烟火气。

  展区还再现了一辆“开往春天的列车”。这是一辆装载着50组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于3月28日10时从武汉出发,目的地为德国杜伊斯堡。这是疫情防控以来,中欧班列(武汉)开出的首趟去程班列。

  此外,观众在现场还可看到人流如织的汉街、火上国外热搜的玛雅海滩水上狂欢秀等场景照片或视频。

  ■ 命运与共 互赠物资携手抗疫

  今年2月27日,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提出,向中方赠送30000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的心意,中国网友纷纷感谢蒙古国的慷慨捐赠。本次抗疫专题展览,捐赠30000只羊这一故事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展示蒙古国等国家对中国的援助外,展厅上空铺满的纸箱也展示着各国对中国的物资援助。

  在展厅现场,观众还可看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物资援助:口罩1515亿只、呼吸机20.9万台、防护服14亿件……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王春岚 李杏 统稿李杏

  【观展指南】

  展览时间:展览为期3个月,观众可通过网络预约系统预约,凭身份证自主进馆参观。

  展览地点: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A厅(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宏图路8号)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9:00—12:30开放,11:30停止入馆。12:30—13:30闭馆消毒。下午13:30—17:00开放,16:00停止入馆。

  个人参观咨询电话:18062116263;团体参观咨询电话:18164006263。